试点村民环境议事会,创新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基层农牧民生态保护机制

来源 :2012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三江源生态文明专题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肩负的重要使命是保护机制创新,发挥农牧民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是创新试验区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的重点,激发农牧民生态保护积极性和创造力,需要他们的集体智慧、集体意见和集体行动,有助于政府在试验区生态保护、生态补偿和民生发展的政策和实施与基层达成共识.建立环境议事会及议事制度有利于实现政府与村庄的信息交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村民自我发现生态问题、决策议题、讨论方案到监督实施,保障"农牧民在生态保护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生态试验区的整体目标实现.
其他文献
清代常平仓的运营效率表现在其经营盈利与存储损耗的平衡之中.不同于以往学者重视清代常平仓沿革与规模的做法,本文通过大量的清代档案,论证清代常平仓经营的赢利能力很差,自然损耗很大,加上存储数量很大,粮食流通根本达不到防止谷物损耗的效果.清代常平仓渐渐陷入赢余不足、损耗增大,亏空增多的运营困境,成为其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
文章首先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与民间社团发展之间的实质关联入手分析近代云南民间社团的兴起,然后从宏观上对近代云南民间社团灾荒救治基本特征进行概括,认为跟历史时期相比,近代云南民间力量以组织化方式参与灾荒救治的历史实践,正好反映出社会转型之初,民间社团从无到有的一种发展态势.
瘟疫流行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危害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人口染疫与死亡.民国时期有学者评论:"传染病之在我国者,如夏秋之霍乱、痢疾,春冬之温热喉痧,东三省之鼠疫,内地之痘症,以及喉风、窒扶斯等症,无岁不发生,无岁不蔓延,死者累千盈万,其祸甚于洪水猛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南疫灾造成人口大量死亡也是触目惊心的.
本文阐述了黄南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做法、取得的主要成绩及经验,指出了草原面积和牧户数不一致、地区间进展不平衡、经费短缺等问题,对其它地区开展此项工作具有较好指导和借鉴意义.
介绍了青海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概况与工程各项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提出了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后果,并对延长天保工程实施年限、调整天保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标准、增加森林抚育经营专项补助经费及增加天然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补助经费等四方面需要完善的政策进行了分析.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重要补给源和水源涵养区,为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建立有效的三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生态补偿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现实状况,对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建构进行了思考,主要探讨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补偿的主体和客体、方式、标准等.建立并完善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制度,是打开制约生态环境保护颈瓶、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和水源的一个积极的、长远的措施.
生态补偿机制是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市场等手段,调节生态环境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文章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的现状.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总体思路.确定了区域范围和功能分区.对草原、湿地、森林、水资源、荒漠、生物、矿区、旅游区等提出了生态补偿的标准.建立健全以国家主导、社会动员、各有关部门、各地区和当地人民群众参与的生态补偿体
本文从青海藏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帕累托改进、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等补偿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探讨建立三江源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机制,以解决区域内民生发展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缓解和遏制其功能下降,促进青海省生态保护战略和优势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文章重点阐述了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分析了其基础条件、生态补偿保护机制,有利于巩固和维护高原生态屏障功能,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保护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必将为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民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希望和新机遇.
本文以内蒙古的退牧还草生态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分析PES对牧民社会造成的影响,PES对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的来说明在中国草原地区实施PES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生态系统弹性的角度出发,更进一步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的根源.结果发现,PES并没有如政策预期的那样,在不影响牧民生计的前提下恢复草场生态.而之所以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其深层原因在于PES的功利目标:花钱购买生态服务,在本质上割裂或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