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法律问题研究——基于长三角4个试点地区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8月26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正式通过,明确规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入市交易。然而,该修正案却未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范围、主体、期限、收益分配等四个方面作明确规定。幸而,长三角四地试点经过多年实践,已对上述四点的设定产生大量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入市范围应由法律规定,并有区别的限制"增量"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同时允许其他类型土地"调整入市";二是入市主体的法律性质应为土地使用权人,入市主体与实施主体之间为民事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三是基于现行法有关土地使用期的规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土地用途不应包括居住用地;四是调节金的本质实为税收且以价格基准为收取依据更为妥适,另外集体净收益的处分应遵从集体自治。
其他文献
随着分工经济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随着日益发展的企业外包、供应链协调、战略联盟和特许经营等方式的出现,更加复杂起来。如何认识这种新的企业间关系,成为组织
本文认为声音和活动图像是承载哈尼族口碑文化的最主要的媒介,数码音像技术是我们记录、传承、宣传哈尼族口碑文化的首选技术手段.只有记录保存声音和活动图像才能最大限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