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平原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cl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回顾了“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攻关工作,在不同生态区、不同时期和研究阶段所组建的(1)以多抗杂交种为主和控制螟虫源相结合的综防技术体系;(2)以农业栽培防病措施为基础,田外和田内防治螟虫为重点的综防技术体系;(3)以灾变动态为依据,生物、物理防螟和保健栽培防病中心的综防技术体系,基本控制了综防区的玉米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压低了玉米螟的为害率。将“两病一虫”的为害损失率由“六五”以前的15℅左右下降到“八五”时期的7℅左右。根据病虫的发生和成灾是一个动态的自然变异过程及其长期性和复杂性,提出了“九五”期间以玉米螟和土传病害为主,辅以监测大斑病菌的生理小种变异的综防任务。
其他文献
经“八五”以来对黄河故道地区苹果主要病虫害的研究,明确了苹果轮纹病病菌孢子释放量与几个气象因子的回归类关系及苹果当年生枝条对轮纹病菌的敏感时期。使用筛选杀菌剂的防
该文报告,1984年4-9月在锡惠公园内对白纹伊蚊等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和防制试验。通过对锡惠公园147处水体调查,发现有蚊幼孳生者有89处,占总体积的60.54℅,其中白纹伊蚊孳生的有37处
会议
1994~1996年,根据水稻主要定居性病虫害和迁飞性害虫的种群动态规律和发生特点,初步建立起水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每年示范面积13333ha,有效地控制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经济效益比
河北省平原、山地、高原、滨海兼备,土壤类型多样,包括21个土类,55个亚类,有利于农从牧渔协调发展。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导致土壤退化,亟需加强防治。
综合飞行/推力控制(IFPC)是现代战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析并研究IFPC产生的效益,对升如研究IFPC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别对平飞加速和高度爬升两个模态的IFPC的效益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