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中段晚三叠世宝鸡石英二长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 :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造山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成因组合类型,地球化学特征,物质来源和源区性质,对探讨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物质循环,地壳形成和增生机制等科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宝鸡石英二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宝鸡石英二长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22.3±1.9Ma,属于晚三叠世。岩石表现出经典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Sr(830~1184),亏损Y含量为(17.1~22ppm),Sr/Y比值为45~54,根据Si02-Mg0图,落在高镁安山岩区域,这些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宝鸡岩体类似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的赞岐岩(埃达克质高镁安山岩),类似于表明其可能起源于受埃达克岩质熔体交代的地幔直接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宝鸡岩体的具有更高的Ni而投泊与板片熔融和地幔混合的趋势线上,表明亦有板片熔体与地幔的相互作用。斜长石作为Eu的主要赋存矿物,其在富水条件下的分离结晶作用会受到明显的抑制造成残余熔体很难出现Eu负异常甚至具有Eu正异常。宝鸡石英二长岩体具有较高的A1203含量,以及Eu异常不明显,表明斜长石未能在岩浆演化早期结晶,因而反映了一个有流体参与交代的地幔源区。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早白垩花岗岩、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开展研究工作,其中火山岩包括:碎斑熔岩和凝灰熔岩,次火山岩包括:花岗斑岩和正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正长斑岩富含不规则状暗色微粒包体.正长斑岩的部分斜长石显示较为显著的筛状结构,其牌号显示齿状结构,部分斜长石显示逆环带结构.研究区早白垩火成岩与浙江东部早白垩火山岩的Rb-Sr和Sm-Nd同位素结果相似,锆石Hf同位素组成位于华夏地壳基底岩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
会议
本文主要报道了冀东青龙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重点讨论了青龙地区中生代花岗质岩浆的期次、源区及其成因.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区内碾子峪中基性岩体(166±1.3Ma,J22)和该期花岗质岩石同时代。分析其化学组成表明岩石以二长花岗岩为主,伴有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钾长花岗岩以及石英斑岩等,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原位Hf同位素结果显示,从T3到J13-J2花岗质岩浆
位于扬子陆块核部的峡东地区出露了黄陵新元古代大型侵入岩基,由多种岩性的侵入杂岩体组成.对黄陵岩基的研究已有长期、大量的积累,但关于其岩浆源区、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的认识仍存在明显分歧,其中包括是否存在幔源岩浆作用的参与.本文对位于黄陵侵入杂岩体西北部野竹池地区的辉长岩、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期为认识黄陵新元古代岩浆事件的性质和形成构造背景提供
钒在高温和低温地球化学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可以利用钒同位素地球化学来反演古环境氧逸度以及示踪钒污染的来源和迁移过程。为理解表生过程中钒同位素分馏机理,本文率先计算了溶液中的不同价态的V同位素分馏,以及吸附过程中的V同位素分馏,以此来预测表生过程中产生的钒同位素分馏,以期为表生地球化学的研究建立一个新的同位素工具。计算表明吸附过程会导致钒同位素分馏,使得溶液中更富集重V同位素,室温下会发生2~3‰
且干布拉克超基性-碳酸岩杂岩体位于新疆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且干布拉克超基性-碳酸岩杂岩体主要由纯橄岩、辉石岩、金云母岩、碳酸岩组成.本文通过对其进行野外观察、同位素年代学及Sr-Nd-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杂岩体为同源岩浆,形成在~810Ma.杂岩体富集、耦合的Sr-Nd-Hf同位素(ISr=0.70570~0.70762,εNd(t)=-7.7~-12.5,andεHf(t)
同位素分馏可分为热力学平衡分馏、动力学非平衡分馏和非质量相关分馏.钙同位素分馏及微量元素(Sr、Mn、Mg等)分异可以作为研究大气圈和海洋化学演化的重要指标.钙同位素分馏只受动力学同位素分馏的影响,而不受平衡分馏的影响.本文选取滇东北毛坪铅锌矿区Ⅱ号矿体赋矿围岩,包括灰岩、白云岩,以及热液白云石、热液方解石等蚀变矿物为对象,通过对其主量元素含量及钙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发现钙同位素分馏与主量元素表现出
为了厘定琼河坝地区岩墙群的形成时代,研究岩墙群与区域上的同时代的侵入岩、火山岩及其他岩浆作用的成因关系,探讨东准乃至中亚地区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本文对东准琼河坝地区侵入花岗岩的暗色岩墙群进行了遥感卫星影像解译、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结合收集到的大量区域上前人的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地球化学资料,发现Hark图解上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连续变化和线性趋势,微量元素具有相似特征,并都具
本文提出岩石圈的快速不均一拉张和拉张裂谷内的快速沉积的共同作用可造成地壳内部形成的高地温梯度和以变沉积岩为主要成分的上地壳的大规模熔融,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其过程中岩石圈各部分的熔融状况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在正常的地幔潜能温度(1300℃)下,如果拉张盆地内沉积物足够厚、岩石圈局部减薄程度足够大,那么被动上涌软流圈的加热会造成地壳的大规模熔融并生成大量酸性岩浆(包括S型花岗岩岩浆),同时所
本文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宾川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组顶部酸性凝灰岩和四川广元朝天剖面中-上二叠统界线粘土岩进行采样,在美国伯克利地质年代学中心采用单颗粒锆石CA-TIMS方法进行高精度定年。测得的宾川地区峨眉山顶部酸性凝灰岩和朝天剖面的中-上二叠统界线年龄为分别为259.1±0.50Ma(MSWD=0.70)和259.2±0.50 Ma(MSWD=1.6)。这一结果给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峰期年龄为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