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丽彬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经验总结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体质、久病、放疗、化疗等多种因素,很多患者出现了"癌因性疲乏".战丽彬教授对肿瘤等疑难杂症尤为擅长.本文中,学生将战丽彬教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进行简要总结,对癌因性疲乏的诊治总结了“研读经典、精于临床”,“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屡攻屡补、以平为期”,“尤重脾阴、从脾论治”,“善调情志、改善睡眠”五大学术思想,学生将在病案中进一步阐述。导师十分重视方药配伍、药物的相须、相使规律,遣方用药精炼独到,同时关注现代医学前沿的科研成果,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提炼出治疗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常用药对以及药物组合,形成了“补气健脾以扶正”、“清热解毒抗肿瘤”、“疏理气机调情志”、“重镇安神助睡眠”四大用药特色,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名老中医的传承工作,将其作为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名老中医师承工作.本文结合我院承担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等任务的实施经验,对名医学术思想研究中应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应重视名医成长经历,了解名医基本素养,大医精诚,首重医德,身正为范,医文相通,着眼传统文化教育,为了能达到高效、准确的进行名医学术思想传承,不论数据挖掘的手段多么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既是独立的证侯,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刁本恕主任医师通过探究其病因病机,总结了其辨证要点,提出了外治疗法,内服疗法等治法,包括腧穴敷贴法,药棒灸或麝艾点灸疗法,火罐疗法等。
刘祖贻从医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疑难病症,特别是脑震荡、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血管性头痛、老年性痴呆、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的辨治得心应手.对中医基本理论,尤其在温病学说、中医免疫学说、中医临证思维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中医脑病,提出其病因在于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六个方面,重在血瘀、内风与正虚;其辨证要从辨别外邪、痰、瘀、气郁、内风、正虚等六个方面的表现
目的:探讨宋立群教授临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辨证用药规律,为中医中药治疗CGN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宋立群教授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CGN病例中的首诊方剂,建立数据库,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剖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290例,共涉及用药192味,总使用频次5423次,常用药物33味,药物以补虚药为主,其次为止血药、收涩药及
黄竹斋是杰出的中医学家、针灸大师.他崇尚仲景理论,尊古而不泥古,勇于探索,以现代生理学理论,解释三阴三阳,阐发仲景六经辨证.用脏腑揭六经之病位,气化学说揭六经之病态,用八纲揭六经之性质等,甚为全面,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他诊病细心,辨证精当.遣方用药既用经方,博采时方和民间土单验方.注重针药并重,治疗疑难杂症,尤以治疗中风偏瘫为长.对针灸学术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目的:分析总结干姜,生姜在咽喉肿痛治疗中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并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规范化处理后,以结构化的形式形成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结果:69则医案中,干姜使用22次,生姜11次;两者的常用量为15克;常与附子,甘草,桂枝,细辛,半夏配伍;感受风寒,对清热解毒药物反应不佳的病史特点;扁桃体肿大,咽喉部梗塞,便溏,不欲饮等兼症;舌淡、边有齿痕或质润有津液的舌象;
戴勤瑶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疑难杂症,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诊治中重视"筋骨并重、内外兼治",通过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抗骨增生方柔筋壮骨,并外用熏洗方疏通经络、散寒止痛,在临床实践中能很好地缓解症状,延缓膝关节的退变,临床疗效突出.
遗尿,古称"遗溺",俗称"尿床",现多指3岁以上的小儿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的无意识排尿行为,多为每周超过一定次数,持续3个月以上者.对于本病的辨治,历代医家各有不同程度的记述.本文总结了各个时期医学家对该病的认知与治疗,指出小儿之体,稚阴未长,稚阳未充,心肝有余,肺脾不足,肾常虚,其下元虚寒、肺脾气虚、肝经湿热者常致三焦气化不利、膀胱失于约束而成遗尿之病。西方医学常以丙米嗪、醋酸去氨加压素、
介绍茹清静教授治疗慢性肝衰竭的经验.茹教授崇尚李东垣"脾胃为本"的理论,认为慢性肝衰竭辨证当从脾胃立论,其中胃气虚衰贯穿疾病始终,当以顾护胃气为治疗大法,并根据胃气虚衰的程度分别对慢性肝衰竭进行辨证、立法、遣方.方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针对不同病位病性予以加减。如见病在肺则加重人参、白术用量、佐以桔梗、桑白皮等药;病在肾酌情予以附子、肉桂、地黄等;病在肝予以枳壳、升麻、川芎等;病在心则予以桂枝、薤
杜克宽认为诊治小儿脾系疾病之中焦湿热证,当谨守"治中焦如衡"的信条,同时还要兼顾脾胃的生理特性,而半夏泻心汤的功用特点,非常切合小儿脾胃湿热证病机.临证时,以舌象为辨证处方之要点,随症化裁,以平为期,正是因为半夏泻心汤具有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相因的功用特点,非常切合小儿脾系疾病之中焦湿热证病机,故临证时常以此为基本方,随症化裁运用,常收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