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区土族中医体质类型分析研究--附178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全国第十三届中医诊断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土族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以丰富中医体质学的内容.方法:对青海地区的土族自然人群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结合的形式.结果:178例调查者中,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是:平和质40例(22.40%)、气虚质38例(21.30%)、阳虚质20例(11.20%)、湿热质19例(10.70%)、阴虚质17例(9.60%)、痰湿质16例(9.00%)、瘀血质11例(6.20%)、气郁质11例(6.20%)、特禀质6例(3.40%).结论: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依次位居偏颇体质的前五位;在不同年龄的体质类型分布上,平和质随年龄增高而减少;血瘀质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湿热质多见于青年人.在说明青海地区土族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一定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本文简单介绍了数据挖掘概念、中医数据挖掘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有关中医证候数据挖掘研究状况以及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中医证候规律、诊断标准的研究、用数字描述来表达的中医诊断学内容的问题与展望。
本文首先各代医学家对平脉提法的疑义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分别对平旦定标法、平脉脉数定标法、季节、位数形势等定标作了介绍,最后从脉诊仪检测的角度,提出中医脉诊仪对平脉的定标方法和分析方法,这是最便捷的方法。
本文利用TL-DY-XM-II型脉诊仪记录一例咳嗽、咳痰患者从初诊到痊愈的病情及脉图的相应变化,讨论了TL-DY-XM-II型脉诊仪临床使用的可行性,使中医传统的"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诊断方式,有了直观明了的表现。
中医不寐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可能是中医不寐治疗疗效高而可重复性低的原因之一,我们依据魂、神、意、魄、志五神,不安舍于肝、心、脾、肺、肾五脏而有不寐的核心病机,经二十余年临床研究,发现中医不寐依据患者单一主诉决定不寐的病位诊断分型方法受中医师个体辨证倾向影响较小,客观性强,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强;便于临床、科研推广运用.而且其较为清晰的五脏五神相关关系对中医五神理论研究可能是一个较好的理论研究切入点。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胃窦组织总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及柴黄胃溃宁的可能疗效机制.方法:以多因素复合模拟中医病因结合乙酸法建立肝郁脾虚证胃溃疡大鼠模型,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胃窦组织总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同时,采用柴黄胃溃宁对模型大鼠进行复健.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胃泌素、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浆5-羟色胺等指标出现紊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的体质及中医临床证候特征,为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7月-2012年4月附属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中3219例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分析中医四诊症状体征及体质特征.运用频次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频次分析,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出现频次较高的是舌苔白腻、乏力、腹胀、肥胖、呕恶不适等,脂肪肝的发病与痰湿体质、气虚体质、血瘀体质关系密切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常见证素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脂等指标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绝经组LDL-C、TG、TC、TG/TC水平明显高于未绝经组,HDL-C、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未绝经组.FPG与肝、肾、气虚、血虚呈正相关;HDL-C与肾、脾、湿呈负相关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根据肝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探讨肝与眼病的密切关系,进一步阐明从肝论治现代眼病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方剂辨证是临床辨证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形成首先源自于张仲景《伤寒论杂病论》,唐宋等后世伤寒研究者打破六经辨证体系,形成不类经而类方的体系,后世时方方证又不断补充和完善方剂辨证.方剂辨证在运用时具有直接运用、以方识证、辨识主症、脉症相应、灵活变通的特点.近人逐步认识到方剂辨证中方证效应关系的重要性,从源流、概念、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运用现代研究方法积极探索方剂辨证的内涵、拓展方剂辨证的运
支持向量机作为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其建立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之上,从而使支持向量分类器具有较好的推广能力.本文介绍了基于优化粒子群(PSO)的分类技术,以中医心系400个样本为例,利用优化粒子群(PSO)进行中医心系证候分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证候分类中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