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支气管镜探查肺动脉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支气管镜(EBUS)探查肺动脉的可行性和操作路线,进而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建立一种直观的新方法 方法 根据正常胸部增强CT图像,制定肺动脉的探查节点和路线,在EBUS实际操作中验证节点和路线的准确性 结果 在接受肺动脉探查的患者中,右肺动脉、右肺动脉上叶支、右肺动脉下支、左肺动脉、左肺动脉下支均可在EBUS下良好成像,并可以通过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进一步评价血管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超声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内科胸腔镜术(VATS)前适应症筛查中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超声胸腔探查情况:①探测胸腔积液最深处胸水前后径及上下径,并标记体表范围和进针位置.②显示胸腔内胸水网格的程度,分布,有无实变.③测脏壁层胸膜回声及厚度,分三点测量前胸,侧胸,后胸④探测脏层胸膜下肺边缘区肺部分不张厚度.⑤探测脏壁层胸膜血流供应情况.并行VATS手术治疗的超声探测因素与VAT
目的 探讨T-SPOT.TB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微生物学或病理学确诊的结核病患者;记录入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史、实验室检查指标及T-SPOT.TB检查结果;分析比较TSPOT.TB阳性患者及阴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目的 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比较初始充分治疗及未充分治疗对胸腔感染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共入选急性社区获得性胸腔感染患者48例,初始充分治疗组31例,初始未充分治疗组17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给予充分的初始抗生素及胸腔积液引流联合治疗分为初始充分治疗组和初始未充分治疗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炎症指标及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的差别。
目的 TodescribetheclinicalandlaryngoscopicfeaturesofpharyngealinfectionwithPenicilliosismarneffeiin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patients.方法 Aretrospectivestudywasconductedbetwee
目的 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infectioninducesactivationandimbalanceoftheimmunesystem;however,theroleofThelper17cells(Th17)intheresponsetoRSVinfectionremainsunclear.Inter
目的 研究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是否与IL33/ST2信号通路相关,为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重症肺炎患者,严格遵照重症肺炎指南的诊断标准入选,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重症肺炎对照组,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IL33及ST2的表达情况及分析IL6、PCT、CRP及血常规等指标与IL33、ST2的相关性,同时检测重症肺炎对照组与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组肺泡灌洗液IL33及ST2的表
目的 探讨气道隆突角度与硅酮Y支架分叉夹角匹配性对支架放置后气道炎性肉芽增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84例因气道狭窄或气道瘘放置Dumon Y支架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例,在支架置入前胸部CT冠状位上测量隆突角度,将隆突角度与Y支架分叉角度偏差大于15°纳为一组,偏差小于15°纳为一组。比较两组病例支架边缘肉芽组织增生发生率、增生严重程度,并观察肉芽增生的部位。
目的 研究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耐克拉霉素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我院菌株库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224株,按照CLSIM24-A2的操作要求检测其对克拉霉素的MIC,并对分析得到的耐药临床株进行23SrRNA分析.结果 224株临床株耐药率为5.3%,其23SrRNA基因突变率为41.7%.结论 23SrRNA基因突变不是MAC耐克拉霉素的主要机制.
目的 探讨经皮缝线外固定气管Dumon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对10例气管中上段狭窄或气道瘘患者置入直管型Dumon支架,采用硬质支气管镜协助下经皮缝线外固定支架。随访3个月,观察固定效果、患者耐受性以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0例均未出现支架移位,术后均无缝线处不适主诉。观察期内,2例患者出现皮肤缝线部位感染。
目的 大量研究报道生物膜形成是鲍曼感染和抗生素耐药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主要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baumannii;AB)生物膜相关基因与抗生素耐药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22例下呼吸道AB感染的患者。分离痰液中AB,采用PCR技术对AB生物膜相关基因(abaI,csuE,ompA,andbla-PER1)进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