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框架下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探析

来源 :2010中国海洋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环境污染严重的等主要发展难题,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经济区机制”取代“行政区机制”、注重培育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质等发展对策.
其他文献
作为以我国农业发展中最普遍、应用最广泛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渔户”型经营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成立时起,对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小渔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然而,作为合作社双方,公司和渔户既具有利益的一致性,也有矛盾,由此导致了合作行为的复杂性,而产业的高风险特征又加剧了这种复杂性。因此,“公司十渔户”型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
海水养殖是利用浅海、滩涂、港湾等国土水域资源进行饲养和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对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苗种、饵料、养殖设施(网箱、池塘、筏架、厂房等)、海域等几种资源做了基础分析,并针对陆源污染和养殖业自身污染是目前养殖海域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概述。海水养殖的不同种类、不同养殖方式组成了不同的养殖系统,因原理基本相同,故文章仅以两
发生辽东湾海哲抢捕事件问题的核心在于产权,从各国的经验可以看出想要避免出现类似于辽东湾海蜚抢捕这样的群众性突发事件必须先解决置于“资源公有+私人捕捞”框架下渔业资源的产权问题,不管是定栖性渔业资源,像贻贝、扇贝等附着性贝类,还是像金枪鱼等洄游性有鳍鱼类,只要其产权一直架空虚化,就不能避免渔业资源走向“共有财产悲剧”,使辽东湾海哲捕捞管理重复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
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与海洋相关的旅游、体育、民俗、历史、文艺等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海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文化演艺业、海洋文化影视业、海洋文博业、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海洋文化产品制造业等.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舟山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区域位置、海洋文化资源、海洋经济发展等优势进行分析以及在群岛型地理分布,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自然资源粗放利用,人文资源开发,海洋文化产业
休闲渔业在我国是一个集渔业、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如何全面有效地发展休闲渔业,不仅关系到渔业资源的保护问题,而且关系到广大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本文认为休闲渔业的服务质量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休闲渔业本身的服务质量,休闲渔业经营人员的服务质量以及休闲渔业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即从事休闲渔业经营活动的渔民的综合素质。地方文化是休闲渔业最终能否有竞争能力的潜力所在,所以保护渔家传统文化意义长
本文结合象山实际,进一步阐明海洋经济先行区建设中实施海陆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打造海洋经济先行区,必须坚持海陆统筹的理念,把海洋与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筹考虑海陆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文化发展,推进各方面的协调均衡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先行区既是象山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象山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推进海陆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要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体系
本文首先总结各地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教训,总的来说,全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仍延续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海洋产业发展还不稳定;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资源过度利用现象比较严重,海洋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要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既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又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明确目标定位,确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做
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因素的复合功能区.蓝色经济区的空间范围从广阔的海域和海岸带区域延伸到陆地纵深地区,经济范畴从海洋产业延伸到临海产业和临港产业,同时具备生态文明、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等更加丰富的内涵.作为近海内陆县(市),诸城市必须立足于自身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尤其是青岛、日照市以及潍坊北部
国家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正确把握好这一机遇,需要从国际视野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区域发展的定位及其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从开放的视野中构架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路,妥善处理好区域合作的一系列问题.为此,蓝色经济区一方面应当充分体现出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应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从宏观性、全局性角度出发,对区域范围内的功能分工体系、产业分工体系、科技创新
现代远洋运输业作为我国物流业和国家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港口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是一种渗透到所有经济领域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交叉性和复合性产业,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助推器之一。我国北部湾沿海港口群远洋运输体系存在着远洋运输硬件建设不足、远洋运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港航企业内部发展机制不健全、相关港航产业链上的企业组织未能形成有效的物流港航信息沟通不顺畅等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