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分辨率卫星资料计算复杂地形上地表太阳短波净辐射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DEM),大气辐射传输模式6S、以及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复杂地形(青藏高原)上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然后计算了不考虑地形产生的地表辐射的计算误差,对误差进行归一化后得到相对辐射误差.结果显示,相对辐射误差的标准差Se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呈指数增长,随高度标准差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长,随数字高程数据的分辨率降低而降低.利用分步拟合方法拟合了Se随太阳天顶角、高度标准差和数字高程分辨率的变化.利用拟合方程可以计算任意地形条件下,不同分辨率的卫星(或数字高程)资料在不同太阳天顶角情况下,不考虑地形复杂性产生的平均地表入射太阳辐射的计算误差,结果表明当使用中分辨率的卫星资料,如MODIS,计算地表太阳净辐射时需要考虑地形复杂性.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已有绵羊风寒指数的计算结果与蒙古绵羊能量平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初步提出了蒙古绵羊风寒热能损耗估算的方法,可为蒙古绵羊风寒热能损耗的估算提供依据.
用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干旱和前期高温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份降水量偏少(干旱)是河南省东亚飞蝗蝗灾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当年4月份区域平均降水量对夏蝗的影响比对秋蝗敏感.上年11月平均气温偏高是当年河南省东亚飞蝗蝗灾发生的又一主要诱导因素.
本系统针对安徽省农业气象领域的常见灾害,分析灾害发生规律,通过在数理统计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建立灾害知识库,应用计算机推理机制,构建灾害测评系统,根据地区、发育期、灾害指标推出农作物受灾损失率,供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知识库构建、推理机制及系统应用.
设施农业小气候技术服务系统是我们在2年多的实际技术服务中,总结人工技术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开发的一套计算机自动化系统,通过1年来的试运行,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设施蔬菜、花卉、水果的生产管理建议、生育期预测、产量预测、上市期预测等服务模块,设施建造和防灾减灾服务模块,预测模型、控制模型等模型信息库、指标信息库、对策建议信息库等管理模块,并采用开放
低温寡照是日光温室蔬菜稳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在日常农气服务中需要定量评定蔬菜的受害程度.本文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及各地历年低温寡照对蔬菜的影响程度,确定了低温寡照灾害的指标;分析了全省各市低温寡照的时空分布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北省各市低温寡照发生次数比六七十年代明显增多,随着纬度的增加,河北省低温寡照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
农业生态系统由气候、生态、人类等子系统组成,它是一个自然、社会系统,它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十分显著,已有多方面研究;不言而喻,从系统自忆性角度来研究也是十分需要的,本文用在自忆性原理基础上构造的数据机理自忆模型(DAMSM)来试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预报.
2001~2002年冬春在浙江省仙居县,对塑料大棚杨梅园和普通杨梅园(对照)同步进行了小气候和物候观测,结果表明:(1)塑料大棚内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对照区提高,增温幅度约0.5~4.4℃;(2)棚内气温和棚外气温有着较好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性水平;(3)塑料大棚内杨梅比对照区盛花期提早23天,成熟期提早12天.
本文分析了石家庄近50年来气候变暖的事实和20多年来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家庄冬春季升温明显,与之相适应的,冬小麦春季各生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早,特别是1998年以后,各生育期提早更明显;统计了冬小麦各生育期间的间隔日数的变化,表明冬小麦返青到起身期的间隔日数在不断缩短,起身到拔节期和抽穗到成熟期的间隔日数均在延长;并进一步计算了冬小麦各生育期与不同时段气温
本文根据国内外最近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工作,提出了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以及监测体系,并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文对基于BIOME1模型对中国气候-植被关系和植物功能型划分进行了探讨。文章通过比较实际和模拟的植被图,发现BIOMEl模型对青藏高原的植被模拟过于粗略,而对东北地区植被的划分则稍嫌烦琐.究其原因是模型中的植物功能型划分不尽合理,缺乏表示高原植被的植物功能型以及对温带/寒温带植被的植物功能型的划分较为复杂.由于植物功能型的划分与气候-植物分布的关系紧密相连,要使模型能够更好地揭示我国的气候-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