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无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因其高的光吸收系数、合适的禁带宽度、优良的双极性传输特性以及简单的制备工艺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自2009年钙钛矿太阳电池被首次报道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最高认证效率已达了23.7%,展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该类电池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可控制、界面缺陷的有效钝化技术、电池的稳定性问题,以及空穴传输材料制备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的问题等。本文围绕界面缺陷钝化和低成本空穴传输材料的研发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界面缺陷钝化方面,提出利用DBP发光有机小分子材料引入钙钛矿与PCBM电子传输层界面,钝化了钙钛矿界面缺陷,调控了界面能级结构,提高了电子传输与收集,并利用DBP和钙钛矿之间存在F?rster能量转移提高了MAPbI3层在近红外区域的光吸收,因而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而且利用有机材料的疏水性及界面钝化效应有效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在低成本空穴传输材料的研发方面,合成了一类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空穴迁移率和电导率以及良好疏水性的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无需使用任何添加剂或掺杂剂,应用于碳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池电池表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在大气条件下、黑暗环境、35%的湿度、未封装的电池储存30天,效率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