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反刍是指个体对过去的人际冲突进行重复的思索,并且对消极事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关注的一种消极的反应风格(Wade,N.G.,Vogel,D.L.,Liao,K.Y.,&Goldman,D.B.,2008)。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人际反刍会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阻抑是指在工作范畴内,长期的、蓄意地阻碍个体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影响其工作上的成功和良好信誉的行为(Duffy,Ganstier,&Pagon,2002)。妒忌是个体因为意识到别人拥有自己所缺乏的优势时体验到的一种消极感受,表现为自卑、敌意和怨恨的一种混合情绪(吴宝沛,张雷,2012)。本研究以公平理论和反应风格理论为基准,试图探讨妒忌对人际反刍的影响,考察社会阻抑的中介作用和组织认同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修订了Smith等(1999)编制的特质妒忌量表、Duffy(2002)编制的社会阻抑量表以及Wade等人(2008)编制的人际反刍量表,对北京、青岛、天津、深圳、哈尔滨五座城市的520名职员发放问卷,他们来自银行、医院、外企和公务机关等。对数据结果的处理采用Bootstrap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人际反刍与妒忌和社会阻抑均成显著的正相关,妒忌与社会阻抑呈显著的正相关,组织认同与人际反刍、妒忌和社会阻抑呈负相关(2)社会阻抑在妒忌和人际反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妒忌可以直接作用于人际反刍,也可以通过社会阻抑对人际反刍起负向预测作用。(3)组织认同在妒忌影响社会阻抑的路径上起调节作用,低组织认同水平下,妒忌水平越高的个体社会阻抑越高;而高组织认同水平下,妒忌水平对社会阻抑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提出了人际反刍这一新的概念,将国内关于反刍思维的研究扩展至社会交往领域,并且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影响人际反刍的社会因素,为改善和缓解人际反刍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