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纳米靶向细胞内传递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胞内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全球性顽疾之一,例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李斯特杆菌病等。胞内菌可通过多种巧妙机制逃避宿主的杀灭作用,在不损伤宿主细胞的前提下持续繁殖和不断传播,从而导致持续、严重和潜在的感染。高效治疗胞内感染的前提是敏感抗菌药物在细菌寄居的细胞和部位具有足够的浓度和抗菌活性,但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易穿透细胞膜且在细胞内极易被排除或失活。如恩诺沙星等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虽然能有效进入细胞内但易被吞噬细胞膜表面的有机阴离子载体迅速外排导致细胞内浓度随着细胞外液浓度的下降迅速减少。研究报道蓄积在肺巨噬细胞和多型核白细胞中80%和90%的恩诺沙星在10min内就被排除到细胞培养基中,在外周血白细胞内也随着血浆药物浓度的下降快速消除。又如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极性太强、不易进入细胞,在溶酶体极易失活。大环内脂类在溶酶体和相关囊泡失活,外排速度快、滞留能力弱、药效持续时间短。另外抗菌药物常规制剂进入机体后呈自由的分布,半衰期短、消除快,在感染细胞内不能维持有效的治疗浓度,需长时间大量用药才能消除沙门氏菌的携带状态。长时间高剂量用药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动物应激、养殖成本、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因此,胞内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面临诸多瓶颈,亟需开发新的治疗策略。生物可降解纳米因其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等独特的优点已经成为靶向细胞内传递抗菌药物的一种有效载体。为了发展、丰富和完善生物可降解纳米靶向细胞内传递抗菌药物的理论和研发策略,本文分为四个章节详细论述了纳米靶向细胞内传递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论文将有助于兽医药理工作者系统掌握生物可降解纳米靶向细胞内传递抗菌药物的理论、挑战和机遇,从而开发更加有效的生物可降解纳米传递系统,用于畜禽胞内感染疾病的治疗。
其他文献
为保障外源化学物质对用药动物的安全,以及人类的食品消费安全,必须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目前,对化学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一般采取传统的毒理学评价方法,毒理学评价结果
  [目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由淡水藻类产生的一类最常见、分布最广的环肽肝毒素,其中MC-LR是毒性最强的一种.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简单、高效的可检测水体
会议
  分子印迹技术是源于人们对"抗体-抗原"相互作用或酶对底物专一性的认识,以特定的目标分子为模板,制备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高度亲和性和"预定"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
会议
  [目的]大肠杆菌O157∶H7 (E.coli O157∶H7)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动物食源性疾病.液相蛋白芯片技术主要是通过单抗和多抗的夹心ELISA或者竞争ELISA方法以实现对目
会议
  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Ns)在畜牧生产中应用广泛,然而大量使用会导致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动物源食品中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不仅危害消费者健康,还影响我
会议
  为了探究辣椒、花椒和胡椒(以下简称三椒)联合用药对小鼠消化道运动机能的影响.本试验用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测定了浓度递增的三椒醇提液单独用药对小鼠离体小肠收缩频率、
会议
  [目的]建立快速、高效的基于量子点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免疫分析方法,来检测牛奶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方法]将本实验室已制备的磺胺单克隆抗体4D11透析纯化,使用过碘酸
会议
  (目的)氟苯尼考是酰胺醇类动物专用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畜禽及鱼的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为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方便给药,采用β-环
会议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导致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其严重的耐药性及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使得MRSA感染的治疗越发重要。本研究针对2014年M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