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LNG储罐翻滚事故树分析

来源 :第三届中国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装不同密度、温度的LNG后,LNG储罐内将产生分层,容易发生翻滚,从而对储罐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分析对引起LNG储罐发生翻滚的因素,建立以LNG翻滚事故为顶事件的事故树,并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到影响顶事件的各阶最小割集,分析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LNG储罐翻滚事故是由于装卸LNG与罐内原有LNG密度不同引起分层,随着外界传入的热量使得储罐内LNG发生传热和传质,造成下层LNG处于过饱和状态,当上层LNG的密度大于下层LNG时,下层LNG突然上升并迅速蒸发所致。采用合理的安全设计和卸料方式可是极大地降低翻滚发生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讨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力作用下,对生态系统脆弱性问题进行分析时,给出了一些基本的定义,为定量研究生态系统脆弱性问题打下基础.基于所给出的定义,构建了生态系统脆弱性演变过程树形因果关系模型,基于该模型可得出生态系统崩溃演变计算公式;根据复杂系统的描述方法将生态系统崩溃演变计算公式转化为生态系统脆弱性势函数;应用突变理论,由生态系统脆弱性势函数得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系统崩溃演变定量计算公式,并对这些公式进行
在管外表压为0.04MPa的饱和水蒸汽下对水平碳钢换热管的冷凝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换热管包括螺旋槽管、波纹管和光管,管内介质水的雷诺数范围为1×104~5×104,对螺旋槽管的冷凝传热系数与波纹管及光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螺旋槽管最大的传热系数和冷凝量分别是光管的2.09倍和1.72倍,综合性能η最大是光管的1.76倍;波纹管在雷诺数低于1.5×104的情况下传热系数高于光管低于螺旋槽管,
采用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材料力学性能测试、SEM微观形貌分析等手段,对某电站锅炉水冷壁管和过热器管破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硫)腐蚀导致的过热器管局部腐蚀穿孔泄漏及冲刷是爆管的主要原因,补焊点的再次泄漏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蒸汽管等大口径厚壁管道是火电机组的重要部件.其安装工程由于操作空间、焊接工艺等限制,一直采用手工电弧焊.通过对主蒸汽管道现场焊接特点、工艺要求、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结合机器人工作站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提出开发主蒸汽管道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该工作站可以大幅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减少焊材和能量消耗.在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站的技术路线及工艺路线.
燃煤锅炉运行中严重存在能耗高、能效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覆盖和感知辖区内的大量锅炉,经由粗到细和由表及里的数据挖掘处理,通过人机互助和"云服务"并结合工艺控制要求实现人机智能共生.为各个层次的专家搭建高效工作平台和切入窗口,对锅炉运行状况、用能指标、班组绩效等情况进行规范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分析,以达到状态诊断和动态预报生产过程及重要设备的安全趋势;统计督管和滚动优化实时用能的包
酒精企业通过采用全糟厌氧技术,对酒糟液进行处理,产生大量沼气及废渣,对于废渣,企业几乎全部对外排放,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将可利用资源白白浪费.通过对木薯废渣成份研究分析,首创了木薯废渣分离、脱水和挤压成型技术,同时根据废渣粉颗粒细小、密度小、易飞扬、易结焦的特点,对TG-55/3.82-M、ZQ锅炉进行改造,改进配风结构和燃烧措施,探索酒精行业现有锅炉改造并安全、高效利用沼气和木薯废渣在链条锅炉
针对过程工业设备类型、结构、运行和维护特点,研究了过程工业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评估技术,开发了集风险评估、状态监测、绩效审查、专业管理、档案管理为一体的动态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决策系统.利用风险评估技术确定设备优先维护等级、优化维修内容、确定最佳维修时间指导设备维护和维修决策;状态监测用于故障诊断与预测确定设备预知性维修任务;绩效指标用于量化关键部件故障频率和故障后果,确定关键部件的最佳维修周期
针对含硫气田酸气集输管道腐蚀风险高、控制难度大的问题,综合考虑影响管道腐蚀失效的各种因素,建立酸气管道腐蚀失效风险定量评估模型.对普光气田集输管网进行腐蚀失效风险评估,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腐蚀控制措施,优化缓蚀剂加注、腐蚀监测、积液控制和阴极保护等措施,有效控制腐蚀风险.气田投产以来,集输系统平均腐蚀速率始终控制在0.059mm/a以内,腐蚀失效风险相对较低,腐蚀控制方案有效.
对马惠输油管道自投产以来发生的泄漏失效事件进行了统计,并根据不同致因因素对所有泄漏失效事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失效原因在马惠输油管道运营33年来所占的比例及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同时,基于马惠输油管道历年来的泄漏失效事件统计,计算出马惠输油管道的平均泄漏失效概率为0.0377次/公里年,并与国外相关失效统计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说明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马惠输油管道泄漏失效事件的客观情况,提出了
根据新建长距离天然气输气管道的特点,将管道易损性影响因素归纳为4大类一级评价因子和23项二级评价因子,从而建立了新建长距离输气管道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赋值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新建长距离输气管道的易损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消除评价因子赋权过程中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定量地反映各评价因子的相互作用及指标取值差异性对管道易损性评价结果的综合影响.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