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与野桑蚕副肌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来源 :第六届博士生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肌球蛋白及小副肌球蛋白是肌肉粗肌丝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生物的运动性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PCR扩增和RACE反应,获得了家蚕和野桑蚕副肌球蛋白的全长cDNA,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两种生物副肌球蛋白的组成和二级结构。同时通过对家蚕wgs数据的检索,获得了家蚕副肌球蛋白的基因组序列,确定了其基因结构;预测了可能存在的小副肌球蛋白。通过对家蚕和野桑蚕副肌球蛋白与其他无脊椎动物副肌球蛋白的聚类分析,探讨了副肌球蛋白在无脊椎动物中的进化。通过对比家蚕和野桑蚕副肌球蛋白,我们认为家蚕和野桑蚕之间运动性状的差异不是由于副肌球蛋白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引起的。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猪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基因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使用PCR-SSCP技术筛查了361头大白猪的SP-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关联性分析,寻找与猪呼吸系统疾病相关联的SP-A单体型。结果,在大白猪中所发现的SP-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呈完全连锁不平衡状态,存在Ⅰ、Ⅱ和Ⅲ三种单体型;不同SP-A基因单体型的猪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差异极显著,其中SP-A基因Ⅰ单体型为抗呼
为了研究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与家蚕(Bombyx mori)对杀虫剂抗性差异的分子机理,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野桑蚕羧酸酯酶基因BmmCarE-4的5个选择性剪切变体序列和BmmCarE-5的两个变体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这两个羧酸酯酶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结果表明BmmCarE-4和BmmCarE-5具有相似的组织表达特性。这两个羧酸酯酶基因在中
分析研究了三峡库区柑橘园不同土层营养元素含量状况,柑橘植株体营养特征,岩石—土壤—柑橘三者之间的元素迁移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柑橘园土壤呈微酸至微碱性,由于受母岩、降雨及生产措施等综合影响,从土壤表层到母质层其pH呈升高趋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和砷的全量及有效含量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交换性钙和镁的含量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表层土壤速效钾与pH、水解氮、有效
采用吸虫器法采样,对高原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内的蜘蛛类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发现,在不同植被群落的生境中,蜘蛛的种类较少,只采集到10种不同种类的蜘蛛;并且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较低。在4种不同生境内,蜘蛛的种群密度跟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高峰时期和低谷时期均不一致。在不同生境中,蜘蛛的空间分布型呈现不同的特性,在高原草地内均呈聚集分布,而其他生境内既有聚集
土壤温度是表征土壤热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本文通过沈阳潮棕壤土地区的测坑试验资料,建立土壤热流基本方程,模拟大豆和玉米作物生长阶段的土壤温度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热流方程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深度土层地温变化。最后,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地温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及地积温与作物生长指标的关系。土壤温度的动态模拟有助于进行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活性、预防病
本研究以发酵性能优良的酿酒酵母Y1和风味优良的酿酒酵母Y2为亲本菌株,通过对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含2.0mg/mLCuSO4的完全培养基为区别两亲本Y1(n)和Y2(n)的选择性培养基;在最佳酶处理条件下,亲本Y1(n)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3.2%和25.8%,亲本Y2(n)的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3.0%和22.5%;对Y1(n)的原生质体进行60℃,20m
本文通过对一个粮食主产区村庄的调查,指出现在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从四个方面对粮食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种粮意愿下降速度更快,公共投入品供给更困难,粮食生产人力资本积累更缓慢,各项物质投入更少。最后,文章指出改变现有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和提高粮食价格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措施。
初步介绍了从甘肃省不同地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木霉菌株,共计8种,其中哈茨木霉与长枝木霉为优势种群。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有机结合能更加准确地进行木霉菌的分类与鉴定。甘肃省木霉资源的分布状况表明:在气候暖湿的地区,木霉资源较为丰富,在土壤沙漠化的地区,木霉资源较为贫乏。
本文借助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出口市场集中度对闽台农产品出口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台两地是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农产品的出口,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闽台农产品出口品种和出口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在这些出口品种和出口市场上存在竞争。提出两地从消融冲突角度考虑产业分工与合作,构建和谐的闽台农产品出口机制与
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政策目标。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退耕还林政策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以南方集体林区中退耕还林面积最多的湖南、湖北、贵州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工程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南方集体林区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构建了退耕还林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生态效益价值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