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矿矿粉粒度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率的影响

来源 :2010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从地形地貌因素和水的作用因素对龙宫滑坡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水的作用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整治措施和建议,为防止类似滑坡产生和滑坡工程治理设计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经过理论计算,说明空气能作为“冲洗液”应用于金刚石岩心钻探中冷却钻头、润滑钻头,排除和携带岩粉,保护孔壁。解决某些缺水地区的钻孔施工和一部分复杂地层的施工。
GPS(全球定位系统)以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观测点之间无须通视;测量结果统一在WGS84坐标下,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针对GPS坐标系原理,对手持GPS接收机参数设置进行简单概述。
谁发现了贵州铝矿?据1996年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矿床发现史·贵州卷)记载:"贵州铝土矿发现于1941年,由地质学家罗绳武、蒋溶及乐森璕通过地质调查最先于黔中地区的贵筑县(现属贵阳市)云雾山、王比和修文县九架炉(现小山坝矿区)等地发现。""该矿发现后,轰传全国,勘查研究者相继而来。"
燕树檀(1914-1985),河北定州人,地质学家,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曾任贵州省地质局总工程师、贵州省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对淮南八公山隐伏煤田的发现和勘探,对贵州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调查等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主编完成了第一代1:50万贵州省地质图,组织完成了全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部分地区的1:5万的区域地质调
1949年lO月新中国成立。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摆在全国人民面前,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地质事业是建设中基础工作,没有矿产资源什么都干不成,地质工作者是国家工业化的尖兵。可是在旧中国,全国包括赶上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国的李四光等加起来仅有300余名,而且其中近半数还去了台湾。在这样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紧紧团结依靠这百余名老一辈的地质工作者,其中多数深入各大专院校大力培养地质人才。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