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联合抗血管生成制剂应用的时间窗与机制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1年CSCO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靶点抗血管药物恩度已获批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采用同步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目前,关于恩度联合放疗的治疗模式主要基于与化疗相类似的同步联合模式,但最佳联合治疗模式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拟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抗血管药物恩度是否对肿瘤微血管存在重塑效应;是否对肿瘤微血管产生重塑效应的同时改善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以及恩度与放疗在不同联合模式下的协同效应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方法:(i)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Lewis肺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浓度恩度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ii)成功建立Lewis肺癌细胞C57BL小鼠模型,当移植瘤体积达100~150mm3时,随机将荷瘤小鼠分为二组:恩度组(20mg/kg,连续12天)及对照组(NS,连续12天),分别于治疗后第1、3、5、8及12天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免疫印迹、免疫荧光、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肿瘤细胞凋亡、微血管密度、周细胞、微血管形态及肿瘤组织乏氧的动态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我们近期报道了将人牙周膜细胞(PDLCs)三维培养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薄膜,建立了PDL组织模型[1].本研究拟对该模型在压应力作用下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
会议
目的:研究在离心力模拟机械力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内H2S合成酶表达的最强时间点和H2S合成酶抑制剂作用的有效浓度范围,观察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在机械力作用于细胞的6个时间点内,应用SABC染色法,确定人牙周膜细胞NO、H2S合成酶表达最强时间点.
会议
目的:本研究旨在测量一种新型正畸粘接剂的氟释放特征.方法:将不同比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氟化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混合,构成3个实验组.对照组为玻璃离子水门汀(Ketac Fil Plus),测量样本(n=3) 24小时的氟释放量.在最初7天每天测量一次,此后的一个月每周测量一次,之后为每月测量一次,持续测量4个月,并定期记录样本重量的改变.
会议
目的:因下颌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造成对颌磨牙伸长在口腔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口合功能并给修复和正畸治疗带来了困难.使用微螺钉种植体虽然可以压低磨牙,但易引起牙齿的颊、舌向倾斜.本研究通过微螺钉种植体结合高位横腭杆进行上颌磨牙压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临床压低磨牙提供了新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上颌第一磨牙伸长病例8例.
会议
目的:通过观察正畸早期治疗过程来探讨错(牙合)畸形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近10年正畸病例1230人,其中乳牙期31例,替牙期224例,共占治疗总病人的20.7%,对这些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以反(牙合)矫正为最多,有109例;替牙期序列拔牙的有98例;反牙109例中,有22名兼有序列拔牙病例;开(牙合)破除舌习惯矫治器的8例;间隙保持器4例;余为其它.结论:错(牙合)畸形早期治
会议
目的:评价FujiⅦ预防固定正畸过程中釉质脱矿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戴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的患者,年龄范围在11-13岁,来源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男10例,女20例,共30例.所选患者排除上前牙及双尖牙有釉白斑、龋坏、氟斑牙、四环素牙、釉质浑浊症、釉质发育不全等与釉白斑相混淆的釉质损坏;所选患者还需经菌斑与唾液检测,排除其口腔卫生极差(菌斑PH<5)与唾液缓冲力<6分的患者.投币法将需观察的牙齿
会议
目的:探讨牙性及轻度骨性开(牙合)的正畸矫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Ⅰ °、Ⅱ°牙性开颌和轻度骨性开(牙合)患者共11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13-20岁(平均14.5岁).采用方丝弓或者直丝弓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前牙垂牵引、后牙高位牵引、横腭杆以及后牙(牙合)垫或者拔除磨牙等方法进行治疗.
会议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的个体化舌侧矫治器制造方法及其初步临床应用.方法: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与重建牙颌模型数据,并以该数字模型为基础,应用三维软件进行个体化舌侧托槽的CAD设计,通过快速成型与铸造技术将CAD托槽转化制作为个体化舌侧金属托槽,再根据CAD设计个体化弓形图弯制个体化弓丝.
会议
目的:对于行根治性切除的Ⅲ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放疗的临床价值仍有较大争议,确立合理的术后放疗指征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该类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预测模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并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221例Ⅲ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临床特征把患者分成不同亚组
会议
目的:手术治疗一直被认为是Ⅰ期NSCLC的标准治疗手段,然而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发展,在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能够给予肿瘤更高剂量和更加精确的杀伤,达到手术切除疗效.其局部控制率与手术相当,且能降低患者创伤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可手术Ⅰ期NSCLC患者进行SBRT治疗前最关键的是如何对纵隔淋巴结进行准确分期.本研究探讨18F-FDG PET/CT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N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