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消除器对湿度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静电消除器对使用湿度具有一定敏感性限制静电消除器使用的问题,本文对所研发直流静电消除器进行实验研究,设定不同的湿度测试静电消除器的电性能参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研究表明:直流静电消除器在湿度改变的情况下,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低湿度情况下,静电残余电压仍在安全运行范围内,湿度大于85%时,受环境影响变化较大,应重新对环境静电进行评估.
其他文献
在惯性约束聚变中,柱腔充气靶主要用于研究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柱腔充气靶的设计、制备、组装以及在线充气技术。柱腔充气靶主要是利用厚度为400nm的聚酰亚胺薄膜贴附在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金柱腔端面制备而成。所有的工作均显示柱腔充气靶的制备与在线充气技术能满足目前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实验和神光激光装置操作的要求。详细研究了不同的二胺与二酐单体对聚酰亚胺端口薄膜强度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利用
会议
电磁内爆驱动的电磁箍缩(Z-pinch)是一个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等离子体辐射源,可能成为驱动惯性约束核聚变(ICF)的新的技术途径.直径3mm、长度20mm、厚度约4μm、表面粗糙度小于100nm的自支撑管状超薄铜柱腔在Z-pinch中可用做动态黑腔的动量转换层,其制备方法、粗糙度和厚度的控制技术、研制过程涉及的电化学行为等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根据物理设计,铜动量转换层是与低密度泡沫柱紧密结
会议
为提高高压静电分选效率,须对针型电极结构进行优化.采用自制排针-辊式高压放电装置,通过改变电晕电压、排针与辊面距离、排针与辊面夹角及排针数,分析了各因素对放电电流的影响,研究了1/4辊面电流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其它条件一定,单排针与辊面距离越小,放电电流越大.排针-辊间距为80mm,100mm,120mm时,辊面分电流极大值分别为6.78μA,5.3μA,3.34μA.(2)采用双排针结构
天然酯绝缘油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是油浸变压器和脉冲功率装置的良好绝缘介质.为了研究天然酯绝缘油在正极性纳秒脉冲电压下的绝缘特性,本文考察了针-针电极结构下针电极曲率、电极间距对天然酯绝缘油击穿电压的影响以及油中含水量、油温与天然酯绝缘油的击穿电压的关系.并利用发射光谱技术对天然酯绝缘油中放电进行光谱诊断.实验结果表明,天然酯绝缘油击穿电压随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升高,且相同电极间距下天然酯绝缘油的击
为了提高高压静电分选效率,探究转辊表面电流分布规律.采用自制的线-辊式高压放电装置,当外加电压固定为35kV时,改变单根、两根和三根电晕线与转辊表面的间距及相对角度,使电晕线对1/4的转辊表面进行放电.实验结果表明:1)在相同放电间距下,单根电晕线直径越小放电电流越大,转辊表面电流以电晕线正对位置为中心,整体呈正态分布;2)两根电晕线放电时,线间电场相互排斥,转辊表面电流分布范围扩大;3)三根电晕
对含能材料烘干工序静电监测方式进行实验分析,确定监测的有效性.研究接料装置中静电电荷量与静电电位的关系.在烘干盘上和接料装置内分别安装静电电位计,监测不同流量下含能材料静电起电电位;采用静电电荷量和静电电位两种方式监测接料装置内物料的起电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烘干盘上物料的静电电位随着流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接料装置内物料的静电电位几乎与流量无关.静电电荷量与静电电位计两种方式监测到接料装
本文采用线-板电极结构,研究了电晕离子源的放电特性,得到放电电极配置与起始放电电压,以及驱动电压和法拉第盘接收的离子流的关系.设计了基于线-板电晕离子源的离子迁移谱仪,并验证了这种离子源的有效性.通过对放电装置的设计,实现了对到达法拉第盘上的离子流流量的直接测量,探究了不同线-板间距下的电晕放电伏安特性曲线以及离子流随驱动电压的变化,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之上设计了适用于离子迁移谱仪的离子源结构.对正
本文为纳秒脉冲放电协同二氧化钛光催化处理压舱水技术中放电等离子体的诊断.采用多针-板式放电反应器,利用发射光谱分析仪检测负高压脉冲放电协同二氧化钛系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发射光谱全图,采用双谱线法诊断低温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结果表明:在脉冲峰值电压-25kV,频率50Hz条件下的电子温度Te约为0.6514eV;得到电子温度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及电子温度随脉冲重复频率变化的曲线;在基底镀二氧化钛膜时电子温
为满足目前瞬态电磁场传感器的校准问题,研制了镜面单锥TEM小室电磁场标准装置,用于kHz到数GHz带宽以下的测量传感器校准.基于无线长双锥天线,对镜面单锥结构进行了解析分析及数值仿真模拟分析,证明其应用的可行性;根据理论分析,进行了工程机械设计并加工制作;最终验收结果表明,机械结构良好,馈电点电压反射系数小于6%(对应驻波系数VSWR<1.11),单锥TEM小室内场接收波形与源监测波形具有较高一致
为了提高基于雪崩三极管级联的超宽带电磁脉冲源的输出功率,以其作为脉冲子源,提出了对两路相同的脉冲子源进行功率合成,分析了该脉冲子源的频率参数.根据输出脉冲的宽频带、陡前沿等特点,利用ADS仿真软件对三节、四节和七节功率合成模块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并研制了最优的三节功率合成模块,通过实际测试得出:在脉冲子源的工作频带内,其输入和输出端口的回波损耗的最大值为-26dB,传输损耗基本保持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