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大直径盾构隧道第三方监测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首届水下隧道建设与管理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目前水底大直径盾构隧道在复合地层中施工可借鉴的经验较少,面临诸多技术难度和施工风险.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具有高水压、大直径、复合地层、浅覆土和季节性冲刷等施工难点,因此,引入了第三方监测技术,为盾构掘进的风险控制提供技术保障.第三方监测结合项目重难点和风险分析提出监测方案,并运用监测数据动态分析和反馈方法保障盾构掘进安全.针对江中深槽段首次引入了多波束河床监测技术,确保水底盾构掘进的环境安全.该模式可以在水底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管理中进行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隧道整体采用敞开与暗埋相结合的方式,主体结构形式为三孔结构,既满足了当前BRT的建设需求,又兼顾城市轻轨的远期规划,该设计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为未来节省了大量投资.鉴于隧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是珠海连接线的控制性工程,其中下穿珠海拱北口岸暗挖段采用曲线管幕法施工,该工法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施工工艺先进.曲线管幕由36根钢管
本文针对《公路水下隧道设计规范》的编制背景、思路、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介绍,对规范编制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处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对隧道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
纬三路越江盾构隧道直径为14.5m,江北盾构始发时主要穿越淤泥质粘土,土体含水量大,承载力低.论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利用数值方法,就采用冻结法加固施工时土体冻胀效应对地下
地铁施工大多位于都市繁华地段,施工期间对地面交通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选用合理的处理方式尽量减小,本文以武汉地铁三号线王家湾站~宗关站区间过江隧道为
本文以南京纬三路越江通道为背景,运用三维壳-弹簧模型和三维梁-弹簧模型,对隧道衬砌管片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两种模型在模拟中的差异,同时,研究了环间不同剪切刚度
沉管隧道基础与一般建筑物基础情况不同,基础处理主要目的是控制沉管隧道总沉降并匹配纵向不均匀沉降,使纵向刚度趋于一致.本文以大连湾跨海工程沉管隧道设计方案和地勘资料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盾构段约40%的地层是粉细砂地层,确定合理的泥浆材料和配比对工程的施工效果和经济成本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竖井施工产生的填土、盾构始发段废弃的粘土和膨润
水底隧道基底常采用水泥土桩体进行加固处理,当地下水含有侵蚀性离子时,侵蚀性离子会对水泥土桩体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自制水泥土试块,配制多种不同浓度的单组份的化
盾构始发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也是施工的难点和风险点之一.本文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为例阐述了大直径泥水加压平衡式盾构始发采取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对类似的工程有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