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大豆基因型对难溶性磷的吸收研究

来源 :2009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种植大豆(Glycine max L.)有着巨大的生产潜力。然而华南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极大限制了作物生产。因此,研究大豆根系对难溶性磷的活化与吸收,对发展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5种大豆基因型对难溶性磷(Ca-P、Al-P、Fe-P)的吸收,发现粤春03-3和粤春03-5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最高;柳豆1号与巴西10号次之;本地2号最低。不同磷源处理时,大豆生物量和磷吸收量大小顺序为Ca-P、K-P>Al-P>Fe-P>CK。为探讨粤春03-3与本地2号对难溶性磷的吸收机理,研究了难溶性磷在缺磷营养液中的释放规律,发现Ca-P处理时,营养液中磷浓度先逐渐上升,到第8天时达到最大值,而后保持平稳。Al-P、Fe-P处理时,营养液中磷浓度逐渐下降,到第10天时达到最低值。粤春03-3培养液的磷浓度低于本地2号,表明粤春03-3比本地2号具有较强的磷吸收能力。正常生长条件下,两大豆基因型均能分泌少量的柠檬酸,铝处理显著增加柠檬酸的分泌,粤春03-3的柠檬酸分泌量比本地2号高出27%。铝螯合物质是对Al3+有强螯合能力的化合物,测定分泌物中铝螯合物质发现,粤春03-3分泌的铝螯合物质多于本地2号。上述结果表明,粤春03-3对难溶性磷较强的吸收能力与其较多的柠檬酸和铝螯合物质分泌有关。
其他文献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模式对小麦、水稻生长期间,不同层次土壤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后土壤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脲酶、蛋
会议
基于2007~2009连续3个年度在华南蔬菜产区开展“3414”田间试验,研究华南菜田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体系,并对所建立的丰缺指标进行指标值转换。以相对产量为50%、75%、90%和95%为标准
会议
苹果蚜是苹果树上的主要害虫,还可为害梨、山楂、沙果及绣线菊等,在我国尤其是西北地区苹果产区发生较多。以成蚜和若蚜聚集于果树新梢、嫩芽与叶片背面,吸取汁液,导致叶片向
本文采用元素分析法,差热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对添加玉米秸秆的水稻土在不同温度水分培养条件下,选择培养时间最长的样品测定胡敏素组分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土中铁结合胡敏
会议
她31岁时,任洛杉矶市的副市长。卸任后,成为全球顶尖的海德思哲猎头公司的负责人。2010年,她开设了中英文双语的博客Global Rencai(全球化人才),之后出版了《30岁之前别结婚
模拟生物泥浆法,选择了几种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真菌,在添加不同浓度菲和邻苯二甲酸作为共存底物情况下,研究它们对旱地红壤中苯并[a]芘(B[a]P)的共代谢降解。结果表明,未灭
会议
1926年,他们4岁,在一次嘉年华活动中扮演一对新郎新娘;2013年,他们87岁,携手庆祝他们的70周年结婚纪念日。这对英国夫妻,老先生叫罗恩,老太太叫爱琳。他们的女儿68岁,外孙也
采用实地土壤、植物同步取样监测的方法,对重庆市全境范围内39个区县468个土壤和936个水稻、玉米植株及籽粒样品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土壤基本性质进行了系统监测和评价,并运用
会议
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及土壤呼吸是当前全球碳氮循环研究的热点。气压过程分离法(BaPS)是当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及土壤呼吸研究的全新工具。本文介绍了全自动土壤碳氮转化定
以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和pH动态变化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稻秆还田模式。结果表明,与无稻秆还田处理比较,稻秆还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