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成风螺旋度预报黄土高原北部强对流灾害天气

来源 :200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黄土高原北部取38.5°~40.5°N,110°~114°E区域出现的强对流灾害性天气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6年7月1-31日逐日08时的探空资料计算热成风螺旋度,分析热成风螺旋度与研究区域强对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出现前,本区域到邻近上游地区有正热成风螺旋度高值区(中心)存在,当高值中心数值很大、正值区垂直方向层次较厚时,出现的灾害天气强度较大,出现站点数较多。热成风螺旋度正值中心出现在强对流产生以前,且有3 h以上的提前量,可以作为强对流预报指标。在分析二者的联系和定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概念模型,预报研究区域3~24 h有无强对流灾害天气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云图、加密自动雨量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6年7月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的一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进行实时跟踪所做的暴雨临近预警。结果表明:在切变线降水中,在湿度、温
会议
利用1961-2004年宁夏7-8月暴雨发生次数和北太平洋范围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运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近44a宁夏7-8月暴雨发生次数与北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赤道
会议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6、7月份我国降水异常期间的垂直环流结构以及100 hPa环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雨区位于华南、江淮或者黄淮,其对应环流垂直结构有着明显
会议
看了《中国花卉盆景》1994年第4期上刊登的墨农先生的《利用煤渣进行盆土改革》一文后,笔者连续在我校花卉实验基地中进行了数年实验,效果颇好。我发现利用煤渣(我用的是锅
利用卫星云图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2日黄河中游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黄河中游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大尺度环境场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MCC是造成暴雨的
会议
多数人喜欢在早晨喝牛奶,以为饥饿的肠胃会更快更好地吸收全部营养,事实恰恰相反。空腹时肠蠕动快,牛奶中的营养往往来不及被吸收,就会“匆忙”进入大肠。而且牛 Most peop
2006年7月3日盐城产生了一次区域性的强降雨天气,在降雨过程中出现的龙卷风,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射阳探空和盐城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分析了
会议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秦巴山地2005年7月1—10日连续10 d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8日夜间的一次局地强降水。结果表明:连阴雨天气是在西太平洋
会议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6-7日和7月9-10日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两次暴雨过程高低空环流形势的异同,然后利用地面自
会议
精细化预报对数值模式预报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迫切要求。随着数值模式中陆面过程的发展,对下垫面物理特征属性的考虑更为细致和全面。很多研究表明,改进下垫面描述状况是提高数值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