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的早期生化诊断及治疗现状

来源 :2005急危重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异位妊娠(EP)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EP破裂出血是妊娠早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不仅可预防EP破裂导致的孕妇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也为其非手术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目前,即使是宫内正常妊娠,在妊娠5周前B型超声检查亦很难得到明确的孕囊图像,EP的确诊更难以在影像学上得到证据,只能通过一些生化检测指标判断,为此,许多研究致力于寻求更灵敏、可靠的生化指标早期诊断EP,本文拟就近年来EP早期诊断的常用生化指标检测及非手术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返魂草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及病毒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本试验研究病例来源于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选择门诊患者,病例共计400例,其中观察组300例,对照组100例.
本文对返魂草滴眼液主要药理学进行了研究,实验方法主要选用单纯疱疹病毒(HSV-1)在Vero细胞培养内传代数次,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收取毒力稳定的培养病毒作为病毒种,并测定半数感量(TCIDs0).试验采用病毒感染细胞病变抑制法,将Vero细胞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分别设细胞对照、病毒对照组、复方熊胆滴眼液,返魂草滴眼液(200﹪、100﹪、50﹪).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除影响美观,还可以引起角膜散光甚至长入角膜中央瞳孔区,严重损害视力,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虽多,但术后发病率高,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带结膜的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翼状胬肉患者203例(294只眼)获得很好效果.
翼状胬肉是指睑裂部球结膜上皮组织及结膜下组织增生肥厚,并向角膜表面移行的病变,由于其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不仅影响眼的外观,而且进行性胬肉常致眼部充血,沙涩不舒,还可因病变牵拉角膜而引起散光或侵犯视区,严重影响视力,或因牵拉眼球引起运动障碍造成复视,危害极大.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将中医割烙术治疗翼状胬肉和用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相比较,本文作一介绍.
在贫困地区基层医院的烧伤病人常有以下特点:(1)在农村地区的病人入院晚,休克发生率高.(2)创面感染重.(3)医疗经费不足.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做法,现报告临床资料。
近年来,婴幼儿肾病有增多趋势,本文观察1996年5月~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肾病住院患儿32例,均为初发患儿,本文报告其临床特点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及生存质量逐渐提高,而这些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烧伤及其他类似皮肤损伤也时有发生;由于其特殊的体质状况、病理生理状况,其治疗与普通烧伤病人相比也非常棘手.两年来我们治疗该类病人6例,其中危重病人两例,现将经验教训总结。两周后死亡.
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选择性强、作用快、高效,对人畜毒性低、无残留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目前常用的有酉维因、呋喃丹、速灭威、叶蟑散、巴沙、灭多威、万灵等,但是其中毒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近几年来我地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已上升为农药中毒的首位,且以万灵中毒为主.农药万灵(LannateL)系一新型氨基甲酸酯类广谱杀虫药,属于高毒类,其化学名称为硫-甲基-氮-[(甲基氨基甲酰)一氧]硫代乙酰胺.现就我
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hemorrhage shock,THS)是机体局部和全身多因子、多介质参与的、进行性发展的复杂过程.THS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内皮-粒系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组织损伤,有可能是各种应激如中毒、感染、缺血而导致的器官损伤和MODS的后期共同通路.THS引起的小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激发THS的病理整个过程的扳机,但具体的确切机制,还没有明确.目前有多种假说,包括细菌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中尤以卵巢最常见.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病率的增加,卵巢EM囊肿破裂也逐渐被认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妇科急症.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患者18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