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刺激器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来源 :新世纪天津骨科第二届学术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ktadxx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与传统异感定位技术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60例锁骨、肩锁关节、肱骨上段骨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Ⅱ组采用传统异感定位技术,局麻药均采用0.5%罗哌卡因30ml。结果:两组病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的阻滞满意度明显高于I组(P<0.05)。结论:应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精确,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其他文献
对古今185首方剂,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形成12个聚类方。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参考研究结果,结合患者体质、病因和病位,运用中医理论,对荨麻疹辨证要点及治法方药进行了分析研究,将荨麻疹的辨证论治分为风热相搏证、风寒外束证、肠胃湿热证、气虚卫外不固证、血虚肌肤失养证、血瘀经络阻滞证、寒湿中阻证和阳虚失煦证,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临床深入研究。
汗疱疹临床常见、春秋发病、易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本文介绍采用《伤寒论》葛根汤加减治疗汗疱疹30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消疣煎外洗治疗对尖锐湿疣的皮损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5例尖锐湿疣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于中药消疣煎外洗前和外洗2周后疣体,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研究,并与5例正常人生殖器部位皮肤作对照。结果:PCNA在中药外洗后2周后较外洗前表达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疣煎外洗能够抑制疣体细胞增殖,达到治疗尖锐湿疣的目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极易复发。本文采用民间验方雪花散外搽配合静滴黄芪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尖锐湿疣76例,疗效满意。
生殖器疱疹是一种主要由I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导致的性传播疾病。gB、gC和gD是基本免疫原,可诱导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通常可持续数年。近年来,人们通过免疫学指标检查检测了生殖器疱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将免疫学逐步应用于生殖器疱疹的诊断与治疗。
性病相关心理障碍症,其发病有与性病直接和间接相关之分,其临床表现为神经症性和性功能性心理障碍两类。神经症性心理障碍常见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和强迫症等五种。该病分属于中医学的郁病、不寐、癫病及阳痿、遗精、精浊等病症范畴。在中医学的“形与神俱”“心身合一”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总结设计了清理调三联疗法,即清肝、理形、调神为治则的药物、针灸和心理疏导的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分别应用传统的“清肝
在皮肤病治疗领域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属佼佼者。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影响中医药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中药在应用过程中有着自身劣势的主观因素。使中医药在皮肤科治疗领域中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基层。本文以笔者在基层工作近三十年的经验,简略地谈一谈与此相关的问题。
过敏性紫癜(SHP)是系统性血管炎引起血液外渗。2001年2月至2004年11月,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证型的过敏性紫瘫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证候内的机理,探讨过敏性紫瘫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
目的:探讨3种固定材料对胫骨Ⅱ区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对带锁髓内钉病人术后随访。方法:采用12具防腐湿润胫骨标本随机分成4组,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其余三组制成胫骨Ⅱ区斜行骨折模型,分别用带锁髓内钉、L-DCP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沿骨皮质内外侧骨折线两侧粘贴6枚电阻片。测定各组在40Kg时的应力应变情况及垂直压缩和前外侧三点弯曲时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随访14例带锁髓内钉病人。结果:(1)髓内钉抗压刚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在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月骨缺血性坏死、桡骨远端骨折、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等腕部疾病的应用。方法:2000.2-2003.10,17例腕痛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其中骨关节炎8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月骨无菌性坏死2例,TFCC损伤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例。使用直径2.3mm、300关节镜,2.5mm小型刨削器,2.3mm汽化仪。腕背常规关节镜入路,腕关节牵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