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Ilizarov技术一期短缩延长术治疗Pilon骨折并发骨髓炎

来源 :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r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道Ilizarov法一期短缩延长术治疗Pilon骨折并发骨髓炎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Pilon骨折并发骨髓炎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26~47岁,平均34.6岁。13例中2例为闭合骨折,11例为Gastilo type ⅢB骨折。初次治疗方法:钢板内固定8例,髓内针固定3例,钢板及克氏针固定2例,皮瓣移植3例。入院时,13例均有感染,窦道排脓,骨外露9例,皮肤缺损8例,合并化脓性踝关节炎5例,4例距骨关节面坏死,1例距骨全部坏死。胫骨远端骨坏死8例,坏死长度1~3cm 3例,3~6cm 5例,未坏死5例。瘘孔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MRSA3例,绿脓杆菌2例,变形杆菌2例。手术方法:(1)病灶清除,切除坏死骨,切除发炎的踝关节滑膜,刮除距骨坏死关节面,摘除完全坏死的距骨;(2)病灶切除后用Ilizarov环架固定器固定;(3)一期短缩患肢2cm~4cm;(4)病灶部放置川岛式持续洗净管,每天冲洗3000ml,每500 ml盐水+敏感抗生素1.5g;(5)一边洗净一边短缩,使两断端对接加压;(6)感染治愈后3~4周胫骨上端截骨,骨延长,1d延长0.5~0.8 mm,到两下肢等长;(7)残端接合的方法:8例胫骨远端与近端接合,4例胫骨距骨融合,1例胫骨跟骨融合;(8)待病灶部骨愈合及延长部骨皮质化完成后,拆除外固定。愈,骨坚强愈合,双下肢等长。随防最短1年,最长4年6个月,平均3年,骨髓炎无复发。
  结论:Ilizarov法一期短缩延长术治疗Pilon骨折并发骨髓炎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巴氯芬、替扎尼定和乙哌立松治疗脊髓损伤中重度痉挛患者的临床解痉效果。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住院脊髓损伤中重度痉挛患者18例,其中重度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3级)患者16例,中度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2级)患者2例,采用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进行解痉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服药2个月,并随访4个月以上。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进行评定,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严重性(Frankel分级)与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进行连续7天心电监护测量血压、心率取平均值,并作为统计参数。患者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系统分级法,其中Frankel A 31例,Frankel B 19例,Frankel C/D 28例.患者平均年龄是36
总结了1例颈椎病伴颈椎血管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指导气管推移训练、体位准备、物品准备、完善相关检查、心里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呼吸情况、切口渗血情况、体位护理、脊髓神经系统的观察、做好管道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术后功能锻炼。该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
目的:总结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并内固定重建术的护理经验和方法 。方法:对14例原发骶骨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教会病人肛门括约肌的训练、床上大小便的训练及完善肠道准备, 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腹部体征及切口敷料与引流量的观察、神经功能的观察、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1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原发性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
骨盆髋臼骨折多由高能创伤造成,占所有骨折的3%,但其死亡率却达到了13.4%,平均出血量达到2500 ml,并且61.7%的骨盆骨折患者伴有多发损伤.骨盆区域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骨折后结构遭受破坏,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差,更加大了手术难度。传统手术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早期复位及稳定固定的要求.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提出对骨盆和髋臼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导航系统的发展历史,
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手术在我国开展的比较晚,上世纪50年代对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术尚属空白,在Smith Petersen 1945年做脊柱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启发下,作者于1961年也开始做了第一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采用的也是单纯椎板截骨的手术方法,利用薄刃骨刀在椎板上做横形截骨、过伸复位石膏背心外围定,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作者在从业5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对脊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ll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在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  方法:2007年8月~2009年12月应用TLIF技术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56例,其中合并脊柱侧凸18例,脊椎滑脱20例,盘源性腰痛11例,腰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7例。手术方法首先采用钉棒系统矫形,复位,后选择性的应用TLIF技术行减压、椎间融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1月,56例严重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病例.Neer分型2部分骨折2l例,3部分骨折22例,4部分骨折13例,sighn指数Ⅲ-Ⅳ级.统计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  [结果]:56例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67.5岁。内固定治疗37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保守治疗17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4.6
[目的]:通过对中国成人腰椎V形置钉钉道的影像学测量与分析,研究V形置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为V形置钉技术提供影像学参考数据.  [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6例中国成人进行腰骶椎三维重建,在椎板轴位断面中测量骨性直线通道长度、最小厚度,测量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以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钉道与椎弓根螺钉钉道在水平面和冠状面的夹角.  [结果]:由样本推测总体的95%置信区间,L
本文在骨质疏松大鼠骨缺损模型下,首次活体建模检测不同可降解生物材料的材料一组织交界处在修复骨缺损的不伺阶段的微环境pH(Micro-pH),评价了不同材料-组织交界微环境对材料修复骨缺损效果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