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挽救性治疗和首程治疗疗效差别

来源 :中国抗癌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肺癌脑转移的挽救性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首程治疗的疗效差别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1995-2006年行FSRT的152例肺癌脑转移病例,转移灶共255个.病理诊断小细胞肺癌28例、非小细胞肺癌107例,原发灶PET-CT证实为肺部恶性肿瘤17例.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分析吉非替尼敏感人肺癌细胞株和获得性耐药人肺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验证基因芯片结果,分析相关基因mRNA差异表达与耐药性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细胞株EGFR基因序列及其下游基因K-ras是否存在差异,检测吉非替尼敏感细胞与获得性耐药细胞EGFR基因拷贝数是否存在差异.
会议
目的 研究surviv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沉默后对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确认surviv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合成靶向survivin基因的小分子RNA干扰片断(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及无关序列,并构建RNA干扰片断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将慢病毒表达载体转
会议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nm23-H1对肺癌细胞骨架结构,骨架相关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nm23-H1基因对其调控的分子机理.方法:本研究从DNA,mRNA和蛋白三个水平筛选鉴定出nm23-H1基因缺失的人肺癌高转移细胞株L9981,并构建了带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和野生型nm23-H1基因的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XSN-nm23-H1-EGFP,且成功转染到L9981细胞.
会议
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CC1、BRCA1和Ki67在不同进展阶段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肺癌发生、发展、预后中所起的作用和相关的分子机制,为临床病理诊断、预后估计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会议
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ncer killer in a number of developed countries, most likely because of a late stage at diagnosis and frequent recurrence.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 worldwide burden o
会议
目的:肺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培美曲塞是肺癌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其疗效已经在临床中验证.随着同步放化疗的应用,癌症的生存率有显著提高.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初步探讨培美曲塞二钠与放射联合治疗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会议
目的:通过进行基于肺叶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关键淋巴结站的研究,得到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术式的个体化指导.方法:自2003年1月到2010年7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共计1112名行肺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为N0-2的非小细胞癌患者纳入分析,全部病人肺叶或者全肺切除术,并进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
会议
目的:尽管大部分的肺癌患者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但仍有15%左右的患者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SCLC).目前在肺腺癌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驱动基因(driver gene)突变,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 (V-Ki-ras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BRAF (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会议
目的:总结单中心连续450例早期非细胞肺癌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例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自2006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部微创中心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共606例,排除良性疾病119例,小细胞肺癌或肺部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21例,肺部转移性肿瘤16例,最终入组450例.
会议
目的:总结SPN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规律,为手术治疗SPN时正确处理淋巴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03年3月到2010年5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共计211名行肺癌根治术且术前诊断为SPN的患者纳入分析,全部病人肺叶或者全肺切除术,且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分析肿瘤大小,病理分型,肿瘤位置,CEA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