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7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当前信息化测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环境保护领域信息化的特点,提出了建立环境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原理、原则和应用方法,为进行环境信息化测评提供了一种可信和可行的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哈尔滨市1951~2003年日平均气温资料,从气候角度阐明了哈尔滨市冬季采暖开、闭炉日期的意义,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初、终日和采暖期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稳定≥5℃终、初日分别与采暖期平均气温有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随着采暖期平均气温逐渐升高,日平均气温稳定≥5℃终日逐渐拖后,初日逐渐提前;采暖期平均气温和日平均气温稳定≥5℃终、初日均存在突变现象.因此,有必要改
本文以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因子,经反复尝试,在MATLAB图形用户接口环境下,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通过对黄浦江水质监测结果的实例检验,证明神经网络评价方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上是客观的和合理的.
文章从"良法之治"和"普遍守法"两个方面来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提出了作者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一些具体设想.
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国内外报导的硫化矿山酸性废水产生的原理及影响酸性废水产生的主要因子;总结了国外防止硫化矿山酸性废水产生的封坑式和喷涂式的技术.并以这些经验为借鉴,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德兴铜矿大型露采场的防止和减少酸性废水产生的清污分流的方法.这一方法的要点是根据清洁生产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的原理,在大型露采场和酸性水库的周边采用拦、截、排、泄等措施修筑引水渠和及时清除露采场的积水.德兴铜矿的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与企业环境问题的倍受关注,环境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势在必行.本文应用劳动价值论、边际效用论等价值理论探析了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价值构成与计量方法,并借鉴相关准则与制度的作法,对环境资源的取得、耗减、补偿、处置、利润分配与报告等核算实务作了浅探.
本文在对国家环境监管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总体构想: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改善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和条件三方面入手,统筹环境监测、监察、核与辐射、科技、宣教、信息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环境保护监管能力的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一支高效率、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监管队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本文介绍了Excel软件在制作质量控制图中的应用.以该方法制作质量控制图快速、准确、易于推广,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结合风险事故评价中的实际情况,根据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关系,讨论了环境风险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标志,被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各行业中,而环境保护的发展更是依赖信息化的提升,各项管理政策与治理措施的实施,特别是当前的污染减排三大体系的建设无一不与信息化紧密关联.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推动、发展环境信息的基础保障和源泉.因此逐步建立符合环境信息特征的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应不断更新完善,是当前和今后环境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立环境信访管理系统更能方便、准确、快捷处理好群众上访、投诉、举报等量大密集的环境信访工作,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送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