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苯、甲醛联合吸入染毒致小鼠血液毒性的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低浓度苯,苯、甲醛联合吸入染毒对小鼠的血液毒性作用.[方法]以苯(20mg/m3、80mg/m3)及苯、甲醛联合(苯20mg/m3+甲醛4mg/m3、苯80mg/m3+甲醛4 mg/m3)对BALB/C小鼠进行吸入染毒(12 h/d,90 d),动态监测实验过程中苯、甲醛染毒浓度的稳定情况,观察吸入染毒后小鼠的一般情况、外周血象变化、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微核效应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染毒期间苯、甲醛的染毒浓度比较稳定.低浓度苯,苯、甲醛联合吸入染毒后小鼠出现皮毛散乱、精神不振等中毒症状,且苯、甲醛联合染毒组小鼠的中毒症状出现较早,并显示免疫力下降.吸入染毒90 d后,低苯暴露组和低苯、甲醛联合暴露组小鼠的白细胞数明显增高(P<0.05),与高苯暴露组和高苯、甲醛联合暴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入染毒10 d、30 d及90 d后,低苯暴露组和低苯、甲醛联合暴露组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微核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低苯、甲醛联合暴露组小鼠的微核率明显高于低苯暴露组(P<0.05).低苯暴露组和低苯、甲醛联合暴露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彗星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低苯、甲醛联合暴露组小鼠的彗星率明显高于低苯暴露组(P<0.05);吸入染毒90 d后,低苯、甲醛联合暴露组小鼠的尾DNA含量、尾长及OT尾距与高苯、甲醛联合暴露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苯,苯、甲醛联合较长时间吸入染毒可致小鼠外周血象异常、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升高及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血液毒性作用,且苯、甲醛联合染毒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更强.
其他文献
自最早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用于临床以来(1954年制霉菌素,1958年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钠盐),最近的50年里,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药物,在卫生保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竞相问世.本文
佝偻病是我国儿童常见且发病率高的"四病"之一(贫血、肺炎、腹泻、佝偻病),目前在我国城市患病率为10%~20%左右,在农村为20%~30%左右,本病不仅能产生骨骼畸形、发育迟缓等骨骼肌肉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症(CPH)病人应用不同栓塞剂的双介入治疗疗效.方法我们分析了68例CPH的患者,应用钢圈、无水酒精行食道、胃底曲张的静脉丛栓塞和部分性脾动
目的:了解上海市小儿佝偻病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2005年以整群和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部分城区0~6岁小儿821名,采取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小儿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户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和亚洲地区酌常见病,不少肝癌在发现时已有相当大的范围或者并发其他疾病(如肝硬变)以至于不适于手术治疗.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是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胆恶性梗阻性疾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消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经验.方法:对68例接受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进行入院至出院全程监测.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高龄居多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白英提取物的镇痛抗炎作用。 方法:取白英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应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
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约有30﹪静脉曲张的病人会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一旦发生出血,曲张静脉就会由轻度发展为重度.再出血的危险性大大增加.据2003年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病理基础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疗效.方法:对6例脑干梗死患者至少经两位神经科医师核查体征、并与头颅CT及MRI对照,分析探讨本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