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壁出水治理技术的探索

来源 :2008年山东省煤矿防治水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井筒出水原因,结合现场实际,对井壁采用注浆堵水。第一阶段采用“顶水对点,沿缝布孔”的施工方式,先行封堵出水点;第二阶段采用“堵源截流”,向壁后和含水砂层延伸,封堵过水通道,成功解决了鲁西煤矿井壁出水的问题。
其他文献
断层滞后出水是矿井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特殊水害类型,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突发性,对矿井生产的危害极大。以典型突水为例,分析了断层滞后出水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预防治理对
利用煤矿井下现有巷道,在钻机窝内施工水文长期观测孔,引用水情在线观测仪器,对受煤层采动影响的含水层进行在线动态观测,完善了海域防治水工作的动态观测系统,高效、便捷、
会议
本文在对井田奥灰富水性进行分析,对历次突水事故进行深入总结的基础上,从奥灰富水性探查、突水性评价体系建立以及合理的开采方法选择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对矿井奥灰水害防治
本文通过对潘西煤矿19层煤底板突水主要因素的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依据,以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查庄矿7600深部采区7604首采工作面三面被落差较大断层包围,采面内大小断层20余条。西部边界断层造成煤7与五灰、奥灰含水层对接,受水威胁严重。本文通过实践探索煤7在采深大
通过对北皂矿海域H2101首采工作面顶板进行直流电法和音频电透视探测,探测工作面顶板上70m高度范围内岩层的富水性及含富水区域的空间分布形态,以指导首采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
煤矿矿区井下水害与地面水荒矛盾较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事关矿山企业安全与发展。本文以崖头煤矿为例,就水害与水荒矛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井下岩溶水的必要性和可行
通过采用瞬变电磁法勘探成功解决了矿井深部水文地质勘探中难题,弥补了井下勘探的局限性。具有勘探深度大,施工周期短,效率高,效果好的优点。为查明矿井深部水文地质条件提供
新驿煤矿3-7钻孔位于井下-430m水平南翼轨道大巷,孔位坐标:X=20470940.815m,Y=3943969.310m,H管口=-426.557m,H底板=-426.957,管口高度为+0.4m。该孔为水文地质兼煤田地质勘
光正公司2005年在深水平的990采区发生一次异常的煤系底板奥灰大突水,最高达1594.8m3/h,表现出不同于浅水平奥灰突水的一些特点。通过详细分析相关资料,正确判定突水通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