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弹道冲击破坏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年会(NCCM-16)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u0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道侵彻破坏是结构防护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由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纤维制成的织物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和较轻的重量,可广泛应用于飞行器、船舶、汽车、建筑等防护工程领域. 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是一种典型的三维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经向和纬向的纱束在平面内呈90°交织或排列,以提供复合材料的面内刚度和强度;厚度方向上由于引入Z向的捆绑纱,维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断裂韧性和层间剪切强度,同时使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冲击损伤容限.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①用玻璃纤维、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p-phenylene terephthalamide,PPTA)织造三维正交机织物;借助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成型技术(VARTM,vacuum assisted resin transfer molding)制造三维正交织物/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②测试复合材料弹道侵彻性质,在给定入射速度下得到弹体剩余速度,绘制弹体入射速度和剩余速度曲线,同时观测复合材料冲击破坏形态;③基于复合材料单胞刚度矩阵和临界失效面积破坏准则,编写定义复合材料属性的用户子程序,联合商用有限元软件包计算复合材料弹道侵彻破坏.比较实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发现两者在弹体动能的吸收、复合材料破坏形态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本文研究为三维正交机织复合材料在弹道防护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设计方法,所得实验结论和相应计算方法可以指导高性能防护装甲设计.
其他文献
对比研究风电叶片用双酚A型及双酚A/F型两种环氧树脂材料体系.对树脂体系力学性能、工艺性能进行考察,进一步通过真空灌注工艺制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并测试.结果表明,双酚A/F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和高马赫数飞行器的跨越式发展,对新型高热阻、耐高温、低密度、低热导率、较高强度的高孔隙率多孔陶瓷材料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和严峻挑战。传统隔热材料存在
纳米增强是聚合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已经有大量的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方面的研究报导,但是有关其增强机理的研究不多,仍有很多问题未能得到
随着世界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航空航天器结构设计提出了大跨度支撑结构件的超轻型化问题。利用人工引导预浸渍纤维束缠绕工艺整体成型三角形截面玻璃纤维/环氧全复合材料桁
高温防热陶瓷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已成为各国提高国防力量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对航天航空应用领域,热冲击损伤是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失效方式之一,也是
通过螺旋桨受力特性分析,利用复合材料特有的弯扭耦合特性对复合材料螺旋桨进行增效设计.在稳流情况下,对比分析了同工况下金属螺旋桨,发现复合材料螺旋桨在非设计工况下具有
本文分析基于指数函数梯度模式的功能梯度剪切梁,假设材料性质为梁厚度方向坐标的e指数函数,利用Hamilton原理,推导了功能梯度材料梁的自由振动方程,并得到两端简支梁的固有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以作为增强相材料嵌入到聚合物基体中制备高强轻质复合材料.但是,由于碳纳米管的弯曲和界面处的低抗剪强度,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未能达到理想
通过大型通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建立了兆瓦级风电叶片三维模型,将所建立的三维模型导入到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有限元分析.采用壳单元shell 181模拟风电叶片复合材料
本课题对三维机织正交结构复合材料纤维增强体细观几何结构进行分析,采用CAD软件绘制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单元体几何模型.将该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中,并对复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