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01钢强度不合格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来源 :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2)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产检验中发现DC01钢屈服强度Rp0.2和抗拉强度Rm高于产品标准要求,对强度不合格的DC01钢进行化学成份、金相组织及生产工艺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强度Rp0.2高是因为DC01热轧板卷曲温度高,析出的AlN颗粒具有弥散强化的作用,同时阻碍了F晶粒长大,形成了细小的等轴F晶粒;DC01钢抗拉强度Rm偏高的原因是由于该炉钢碳含量非常低,冷轧后退火时没有根据碳含量调整退火温度,退火温度偏低,退火后金相组织中仍然保留部分纤维状组织形态,没有完全消除加工硬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从邯钢三炼钢厂转炉应用角度出发,开发了基于PLC的转炉煤气回收全自动监控分析系统,详述了包括系统配置、数据库开发、数据通信在内的系统构成,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流程及功能。通过对该系统在转炉现场实际运行情况的详细工艺调查,分析研究确定出提高转炉煤气回收效率的实际可控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实践证明,该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对影响煤气回收因素的全自动监控分析,帮助技术人员优化回收工艺,提高
应用专业氢测定仪,对不同方法制备的定氢钢样进行研究。实验表明超声波清洗有效地消除了表面影响,适合于车制样和手工锉制样的样品处理,使各种制样方式制备的样品氢含量测定值一致。选取六种钢样和六种氢钢标进行超声波清洗试验,未见不可忽略的氢损失。
本文采用CS-2600型管式炉红外碳硫分析仪对煤中碳硫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通过不同释放条件下分析结果对比,确定了冲洗7秒钟、积分开始时间27秒钟、加热温度950℃的碳元素的释放条件。该条件下碳的释放稳定,仪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线性范围。确定了冲洗7秒钟、积分开始时间3秒钟、加热温度1 300℃的硫元素的释放条件。该条件下硫的释放稳定,仪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线性范围。并且确定了1 200℃条件下碳
采用美国Leco公司TruSpec CHN元素分析仪对增碳剂中的氮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增碳剂试样中氮的检测条件进行研究,优化了增碳剂中氮元素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采用管式炉红外吸收法,建立了测定碳化钨中总碳量的分析方法.对称样量、炉温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当称样量0.2g,炉温1 300℃时,测试效果最佳.采用本文方法对碳化钨标准样品EURONORM-CRM 783-1和BCS-CRM No.352/1的总碳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6%和0.25%,测量值与认定值间误差分别为0.012 3%和0.000 7%,符合GBT5124.1-2008标准
采用高频红外吸收法,建立了测定碳化钨(WC)中总碳量的分析方法.对助熔剂和样品称样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分析条件为0.1 gWC±1.5 gW+0.2 gFe.采用本文方法对碳化钨标准样品EURONORM-CRM 783-1和BCS-CRM No.352/1的总碳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22%和0.27%,测量值与认定值间误差分别为0.006 1%和0.0145%,符合GBT 51
在国家标准GB/T 20126-2006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测定超低碳钢中碳含量稳定性的几点因素。认为试样表面碳,主要是表面化合碳对测定钢中超低碳有较大影响,该部分可通过采用预加热的方式进行消除,同时也讨论了样品制备、坩埚及助熔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本文对碳化渣的化学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对碳化渣中碳化钛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建立了先用H2SO4+HF分解碳化渣,使碳化钛物相与其它钛的物相分离,再用硝酸破坏碳化钛,溶液用过氧化氢光度法测定钛量,换算为碳化钛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用于碳化渣中碳化钛的测定,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n=8)<5%,纯物质TiC的加标回收率在97.4%~100.8%,满足相分析要求.
针对热轧Q195窄带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弯曲开裂的问题,对开裂带钢进行了化学成分、铸坯低倍、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存在的大量非金属夹杂物是导致带钢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控制连铸中间包液面高度和底吹氩强度问题得到解决。
某海上运行的舰船大量桨叶紧固螺栓在服役43800 h后出现氢脆裂纹.为揭示应力和氢扩散交互作用下的螺栓氢脆过程形成机理,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分析紧固应力作用下螺栓的应力场、应力驱动下氢的扩散行为,以及随扩散时间的氢浓度分布规律.模拟分析表明,紧固应力作用下螺栓基体存在明显的应力梯度分布,并在应力梯度作用下氢向高应力区扩散富集,氢扩散时间越长,富集程度越为明显,高应力区的氢浓度就越高.模拟结果同时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