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药学监护

来源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i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神经内科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为一例反复多次发作的多发性硬化病人进行药学监护,为提高治疗效果、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 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诊疗的全过程,开展糖皮质激素使用的药学监护,利用基因检测方法对患者的用药风险进行了评估,并为医生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并总结对此类病人的药学监护模式,在一例典型病例中进行应用和评价. 结果: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多发性硬化病人糖皮质激素的药学监护可在用药指征把握、具体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确定、用药剂量的调整及用药监护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糖皮质激素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 结论: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勤观察、勤思考、勤总结,为满足专科、专病或特定人群的药学服务需求,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特长,促进药物安全、合理地使用.神经内科临床药师除了关注脑卒中等常见病病人外,对多发性硬化等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特殊病人,也应重点关注,提供特殊用药监护,这是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今后开展药学服务的重点.
其他文献
脑外伤指由于外物造成的永久性功能障碍,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头部损伤,全球发生率为1‰~3‰,是35 岁以下年龄段首要的致残原因,有预测在2020 脑外伤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疾病负担.临床前研究中始于上世纪90 年代的CCI 模型被广泛应用,基于此模型发现脑外伤的病理过程复杂多样,主要与前期的组织损伤带来的能量供应不足和后期的神经炎症有密切关系.针对不同的病理机制,多种内源性物质、
抗肿瘤药物具有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等特点,临床用药过程中易出现毒副作用,限制其使用.近年来,一些研究指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与药物代谢酶、受体和转运体有关,本文就目前临床上由药物代谢酶介导的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中有效规避或减少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促进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的患者(均单耳发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5耳.两组均给予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类药物常规治疗,且在剂量、时程上完全相同.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入壶每日一次:10mg/次×3天,继5mg/次×4天;实验组给予甲强龙40mg耳后筛区注射隔两日一次,连用3~5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7例,显效
目的:为合并肾功能不全和高尿酸血症的癌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方法与依据,并探讨临床药师的工作意义.方法:通过参与1例宫颈癌合并肾功能不全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协助医生选择适宜治疗药物与剂量,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经过护肾、降尿酸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尿酸、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顺利完成了化疗,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可为医生、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减少不良事件发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选择的意义,及其药学监护重点.方法:选取典型干燥综合征合并真菌感染的病例,参考治疗指南,分析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制定个体化的药学监护计划并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结果:该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案安全、有效.通过全程化药学监护,临床药师根据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实时调整他克莫司剂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论:加强他克莫司全程化药学监护十分重要.
1 例82 岁女性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10 余年,伴喘息2 年,复发加重3 天,在门诊输液治疗3 天未见明显好转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手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头孢匹罗抗感染,多索茶碱解痉,氨溴索祛痰,特布他林雾化平喘.第2 天查房时发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躁狂、幻觉,拒绝医护人员接触,拒绝吸氧.临床药师根据用药史及患者症状表现判断此可能为多索茶碱引起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医师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双硫仑反应样不良反应中,如何采取有效药学监护措施实现对患者不良反应个体化监护及方案调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服务.方法:以临床药师参与1例头孢替安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中协助临床医生快速诊断及时施救,并提供必要的药学监护的案例,分析头孢替安致双硫仑反应的机制及容易被临床医师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是因为应用含甲硫四氮唑侧链的药物后饮酒或应用含酒精的食物或药物导致体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例出现重症药疹的老年患者,如何从其众多治疗用药中甄别主要致病药物.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给药时间、给药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停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等方面逐层分析各药物导致药疹的可能性.结果:该患者出现药疹,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的药物是哌拉西林舒巴坦;关联性评价为"可能"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奥硝唑.结论:在临床实践中,临床药师可以通过对药物治疗事件的分析与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例出现谵妄的老年患者,如何从其众多治疗用药中甄别主要致病药物.方法:临床药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给药时间、给药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停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等方面逐层分析各药物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结果:该患者出现谵妄,关联性评价为"肯定"药物是莫西沙星和头孢吡肟;关联性评价为"可能"的药物是多索茶碱、氨溴索、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结论:在临床实践中,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氯吡格雷参与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如何恰当及时的应用药学专业知识,调整抗血小板用药.方法:通过一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病例分析,借助测定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血栓弹力图,结合患者病情、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临床药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分析各种药学可能因素,根据患者基因为突变型,可导致抗血小板治疗无效,引起血栓再生成.故建议更换抗血小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