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后入路脾脏切除术式的探讨

来源 :第四届海峡两岸一般外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u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采取后入路脾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5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对比经后入路切脾及原位切脾两种手术术式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术后大出血、胃瘘等并发症。术中出血、胰瘘、发热等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经后入路行脾脏切除术是可靠、安全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慢性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病变广泛累及全身动脉,在周围动脉往往造成下肢动脉供血不足,出现肢体皮温下降、肢体疼痛,严重时动脉缺血引起足趾溃疡、坏死或肢体坏死,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该疾病临床治疗困难,尤其是膝下动脉病变,无流出道血流,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有 18例 18条肢体得到随访,术后
一、目的:总结微创刨吸术(TriVex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远期效果及其并发症。二、方法: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作者采用美国SmithNephew公司的TriVex系统对50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曲张浅静脉(684条肢体)进行了微创刨吸切除,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观察。三、结果:本组患者每条肢体进行微创刨吸切除时间为8~58分钟(平均26分钟)。手术切口
目的:研究缝合重建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优缺点,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缝合重建吻合方式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统计比较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西京消化病医院,缝合重建完全腹腔镜胃癌D2。结果:根治术与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普通外科医生完成。结论: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21例,远端胃切除15例,全胃切除6例;胃肠吻合及空肠-空肠吻合,
本文对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D-L1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用含AAV2/9-PD-L1或LacZ的UW液灌注供体心脏后,移植到受体大鼠体内,观察移植物的转染效率和存活时间。结果表明:AAV2/9可以高效地转染心肌细胞,AAV2/9-PD-L1转染心肌后不能明显地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APALI)肺组织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I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ROSI组造模前30min经股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的罗格列酮(6mg/kg);SO组、SAP组则注射等量10%DMS
研究证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是促进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的因素之一,而在此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为HCV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丙肝发生的机制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其中的表观遗传变化机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和MYND域包含蛋白3(SMYD3)在许多癌症发生过程中均有表达升高的现象,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感染HCV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SMYD3呈现过表达。既往在
目的:探讨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术后胰瘘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的11例医源性胰腺损伤引起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医源性胰腺损伤认识不足致术中漏诊、未建立充分有效的引流及感染因素是引起术后胰瘘的主要原因。B超、CT和淀粉酶测定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发现并采用综合治疗是提高术后胰瘘治愈的关键。本组11例都经及时诊治,其中9例非手术方法治愈,
目的:报告1例胰体尾癌侵犯肝总动脉的病人行联合肝总动脉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并文献复习。方法:诊断为胰体尾癌的病人行联合肝总动脉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未行肝总动脉重建。结果:术中见肿瘤包绕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肝固有动脉增粗,切除肿瘤及肝总动脉后肝脏无缺血表现。术后未见缺血相关并发症,随访5个月无复发。结论:联合腹腔干或肝总动脉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提高胰体尾癌的手术
目的:探讨CT门静脉成像(CTPV)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侧支曲张静脉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医学部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CTPV资料,测量门静脉及其侧支血管的直径、曲张程度和范围,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来源、评估术前CTPV资料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8例患者CTPV清晰显示了门静脉系统及其曲张静脉。CTPV显示胃左静脉前支
Castleman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又名血管滤泡性淋巴样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国内外报道不多,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胸腔,首发于颈部十分少见。本文对近期本院收治的2例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对于首发于颈部的CD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的首选,对只能部分切除的患者,可加用放射治疗;其次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有助于控制病情,阻止其向恶性病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