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病治疗概述

来源 :2016区域(西南、华南)“治未病”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治疗"热病"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古代的《黄帝内经》到现代的各医家著作都有研究和发展,为中医治疗热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系统论述.中医热病的分类有外感与内伤两大类,有"外感法伤寒,内伤宗东垣"之说.在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热病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发展贯穿了其整过程,也体现了中医是来自临床实践,又指导临床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要详细分析热病患者的特点,治之究其本,不能见热即清热,要从热病的病因病机、疾病传变、从本论治。
其他文献
本治疗小组采用开郁、逐瘀、化湿、清热法辨证施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对90例门诊病例的症候因子进行数据分析,获得4种分型,希望对临床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提供指导依据.
失眠症是指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是睡眠障碍最常见的类型.失眠症患者主诉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且上述睡眠障碍每周发生3次以上,持续时间至少2周以上;患者表现出对睡眠的质和量过分担心及忧虑;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妨碍了其自身的社会和职业功能.需排外个体之间的睡眠差异,一过性的失眠,以及躯体疾病、精神疾病、药物及兴奋性刺激物引起的失眠,才诊断为失眠
"熏灸扶正疗法"是沈阳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的特色疗法,是艾灸疗法的古为今用,传统疗法与生态资源及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该疗法是以本人研制的"艾灸竹熏罐"为载体,利用天然竹筒与陈年金艾绒的原生态资源为设计主体,治疗时佐以中药制剂体表穴位涂擦,在艾灸同时完成中药药物熏蒸,中药透皮给药,使艾灸疗法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是一种复合疗法,是中医原创成果应用于
目的:观察回医点穴疗法配合针刺治疗老年便秘津亏肠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2例津亏肠燥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回医点穴配合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分析便秘临床症状,生存质量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并随访1、2个月,观察组在便秘临床症状、PAC-QOL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临床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回医点穴疗法配合针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全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等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常用于气虚血瘀所致偏瘫.近年来各位同仁临症常以本方灵活化裁,治疗乳腺科、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妇科、产科、骨科、康复科等多科多种病症.然笔者临症常以本方灵活化裁治疗多种病症每获良效。
从新型医患关系模式出发来进行医疗决策是新时代对医患关系的要求.ADA和EASD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管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立场声明》继续强调对2型糖尿病进行个体化治疗,不仅强调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患者的自然病程、病情、伴发疾病、年龄和预期寿命等因素综合考量降糖的获益与风险,而且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主观需要、个人意愿及耐受性等社会心理因素制订个体化血糖管理策略.本文基于新型医患关系模式
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自古以来的最具民族特色的记忆符号.记录着中华始祖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大众生灵祛除病魔、繁衍不竭所作出的卓著贡献.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医记录着最完整的中华民族的繁衍史、医学发展史;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医书写着人体与自然整体划一的大一统观;从医学角度看,中医散发出的治未病理念与现代医学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一脉相承;从文化角度看,中医提倡的"但愿天下人不病,宁可架上药生尘"的医者仁心的大
目的:探讨三伏贴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三伏贴治疗组(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7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更好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改善咳痰喘症状.
利用"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对哮喘、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等儿科常见疾病进行隔姜灸治疗,顺应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和"天人相应",发挥调阴阳、补虚损、扶正固本的功效,临床上能增加疗效,减少发病率,起到"治未病"的目的.
本实验重点开展失答刺知丸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回医药学典籍《回回药方》不断的研究和挖掘的过程中,发现回医药在防治脑部疾患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其对疾病的辨知上与中医理论却有着极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