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混住宅沉降及外墙应力分析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砖混结构沉降裂缝分析都局限于平面分析,本文建立了多层砖混住宅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文中采用三维壳、梁单元来模拟上部结构;采用文克尔地基模型来模拟地基土,并通过不同刚度的弹簧单元来实现;采用接触单元来模拟上部结构与下部地基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地基土不同的基床系数,分析了五种工况,并得出了结构沉降曲线与应力分布的结果,描述了外墙裂缝分布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在建筑物加固与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体内外同索的预应力结构给出了其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理论.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体内外同索的概念,分析了这种结构体系处理通常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优点,然后给出了这种方法加固与改造建筑物时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推导了这种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公式.文章最后通过实例计算演示设计计算理论,证明这种实用的计算方法值得在加固与改造工程中推广。
本文详细比较分析了六面体和四面体单元以及结构化六面体与非结构化六面体单元在模拟饱和粘土地基上基础极限承载力分析的适用性,提出了一个模拟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节点节理单元,给出了适用于三维不可压缩物体大变形分析的方法和过程,最后给出了算例验证。
本文建立了带围带的叶片振动计算模型和带围带的叶片-轮盘耦合系统振动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考虑旋转离心力作用,采用波传播技术,对具有循环对称结构的叶片系统进行了整圈模态分析,得到了某汽轮机叶片模型和叶片-轮盘耦合模型在0转速和工作转速(3000rpm)下的振动模态,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讨论了整圈叶片振动模态与叶片-轮盘耦合振动模态的区别。
本文考虑了压头与被压试件之间的摩擦,利用量纲分析原理和有限元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算法提取金属材料的塑性特性。根据球形压头的压入实验测量三个量,确定与能量相关的表征应变和应力,从而确定金属材料的塑性特性。数值算例显示了目前方法能够适用的材料特性的范围很宽。
本文从钢筋混凝土单向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式入手,通过分析其平衡方程,总结了各种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承载力Nu-Mu相关曲线,得出对同一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的确定原则。同时对双向偏心情况构件的承载力Pu-Mux-Muy相关曲面也作出分析,总结比较了国内外规范的实用设计方法,对偏压构件的研究和工程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文利用谐波叠加法生成随机序列来模拟风荷载,对老山自行车馆双层网壳屋盖在随机风荷载作用下进行时程分析,并计算其风振系数,以备工程实践借鉴。
本文对设置有水平加强层的钢筋混凝土框-筒超高层结构,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通过对不同结构方案进行对比,加厚加强层相邻的若干层楼板,分析楼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加强层上、下若干层的楼板厚度,对缓减由加强层引起的结构楼层剪力突变效果并不明显,并且会增大结构的自振周期和底部弯矩。
采用极限分析下限原理进行边坡的三维稳定性分析,把边坡离散成四面体单元,建立了以边坡安全系数为目标函数,以单元结点应力为优化变量,以平衡方程、边界条件和屈服准则为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非线性的SQP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了三维可静应力场和稳定安全系数,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复合梁很可能发生局部破坏,其大大降低了复合梁的极限抗弯能力.已有成果表明:片材加固复合梁各分梁的弯矩与其各自的抗弯刚度近似成正比.本文利用上述结果,并基于线弹性理论,得到了界面应力的解析表达式.界面剪应力的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折结果的比较证实了后者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对一系列工况下界面剪应力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了界面剪应力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对复合梁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利用自控技术与预应力张拉设备结合,通过张拉机器人与系统内部的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直接进行预应力张拉,从而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的施工工艺.预应力机器人张拉系统可实现预应力张拉的双重控制,保证施工张拉精度在1﹪的范围内,具有精度高、高效率的特点,满足预应力结构工程应用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和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