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外周血CD4+、CD8+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a1114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外周血CD4+、CD8+的影响. 方法:将SPF级SD大鼠102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4只,脾虚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和四君子汤组各26只.造模因素: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脾虚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和四君子汤组均制作大鼠脾虚模型.脾虚模型建立采用耗气破气药物、饥饱失常和劳累三种复合因素造模,即小承气汤(1.5ml/100g)隔日一次灌胃,灌胃当日禁食,次日足量喂食且游泳至耐力极限.干预因素: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喂养,生理盐水(1.5ml/100g)灌胃,隔日1次,共7周.脾虚模型组大鼠以上述造模方法喂养7周.自然恢复组大鼠喂养方法前4周同脾虚模型组,4周后改为常规喂养,共7周.四君子汤组大鼠喂养方法前4周同脾虚模型组,4周后改为常规喂养,同时用四君子汤(1.5ml/100g)灌胃3周,每日1次. 结果: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方面:各组之间在脾脏质量、脾脏指数、胸腺质量、胸腺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 CD8+、CD4+/CD8+方面:外周血CD4+方面:自然恢复组、四君子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恢复组、四君子汤组与脾虚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8+方面: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方面: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表现:脾虚模型组为黏膜缺损,固有层血管扩张充血.自然恢复组为固有层炎症不明显,血管扩张充血不明显,炎细胞浸润可见.四君子汤组为固有层扩张充血.正常对照组为基本正常. 结论:1.脾虚能使胃黏膜各级防御机制下降,进而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外周血CD4+、CD8+的水平作为局部免疫调节反应了胃黏膜屏障的防御机制,进而反应了机体整体的免疫调节水平.2.脾虚能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这可能是导致慢性胃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3.四君子汤作为治疗药物能够通过改善外周血CD4+、CD8+的水平来修复胃黏膜,从改善局部免疫调节水平方面来调整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强各级防御系统防御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脾虚证慢性胃病的机理,进一步反应了健脾益气药物修复胃黏膜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铺灸疗法治疗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名符合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为铺灸疗法联合思密达50例,对照组为单用思密达46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7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疗法联合思密达治疗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疗效远优
目的:研究P16在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16与早期结直肠癌各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研究P16在早期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从而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做一定的指导.对象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2010-2013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及住院患者.选择纳入标准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湿热内蕴型和脾肾阳虚型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组织及上述不同中医证型早期结直肠癌P16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肠粘膜EGF的影响,并与柳氮磺胺吡啶进行疗效比较,探讨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将45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BG)、模型组(MG)、柳氮磺胺吡啶组(SG)、泄浊解毒方小剂量组(LG)、 泄浊解毒方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 fonicacid,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BK)、模型组(MK)、柳氮磺胺吡啶组(SK)、泄浊解毒方小剂量组(LK)、泄浊解毒方大剂
目的:观察肠毒清中药灌肠联合血浆置换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6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西医综合治疗(保肝、退黄、降酶或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联合血浆置换等).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肠毒清中药灌肠,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为.观察24周生存率;内毒素、TBIL、ALT、 ALB及PTA.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感染及腹水临床
目的: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变L02细胞AMPK/ACC/CP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油酸诱导L02细胞株,复制非酒精性脂肪变体外肝细胞模型,并用化痰祛湿活血方高、中、低三个剂量含药血清进行干预,以多烯磷脂酰胆碱含药血清干预作对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MPKα、 ACC α、CPT-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痰祛湿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中AMPK α、C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为将60例原发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经12周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和80%.结论: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相关指标疗效显著.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PBC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诊断为PBC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应用中药,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及常规内科保肝、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辨证应用中药.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Bil、DBil、 ALP、 ALT指标改善明显,P< 0.05.临床有效率治疗组为81.1%,对照组为58.
目的:对益生菌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分析.方法:6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常规保肝抗病毒及营养支持治疗,对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经规律治疗15天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腹胀、纳差、乏力等症状缓解率及肝功能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
本文通过回顾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急性胃痛的中医药诊疗现状.中医药治疗急性胃痛,临床总的治疗原则即祛邪扶正,且以祛邪为主,主要方法可以概括分为:内治、外治、内外同治三种类型,对于中医药治疗急性胃痛的疗效评价,VAS量表是重要的评价方法,通常根据比较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变化或根据评分计算出镇痛指数来评价治疗疗效。回顾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胃痛的相关文献,总有效率一般在80%以上,很多治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