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科学发展成就朝阳事业

来源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ar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发展,老年教育在我国走过了风雨兼程而又辉煌壮观的25年,它创造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奇迹,丰富而重大的社会价值彰显老年教育的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年教育,是最深刻的实践体会和对发展的思考。纵观我国老年教育的现状,仍然可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体制未理清、办学不规范等问题还制约着老年教育的推进。科学发展观为老年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方法论的思想武器,应因势利导,制定并实施加强和改进老年教育的战略,即科学地归属定位老年教育,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扩大老年大学覆盖面,促进老年教育外延式发展;推进老年大学现代化、规范化建设,优化老年教育内涵式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长寿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随着高龄人群的增多,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高龄老人多集中于农村,而农村相对落后的物质文化条件,给养老带来巨大的挑战,大部分农村独居的高龄老人陷于“老无所依,老无所医”的双重窘迫状态。重点分析农村高龄独居老人的养老难题和解决对策。
从非正常退休的视角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效应。以辽宁省城镇职工非正常退休状况对养老金收支影响的预测结果为依据,重点阐述了提前退休和推迟退休对劳动力就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制度赡养率等方面的经济效应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财政补贴、扩大覆盖面、控制提前退休适当推迟退休年龄、降低工资替代率提高缴费年限等相应的协调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收支均衡的建议。
老年人继续就业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人力资源,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自身价值和获得更多的自信。目前有1/3之一左右的城乡老年人仍然在继续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有继续参与社会的愿望。但是,在社会政策上有很多不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内容,存在很多政策空白。从中国老年人口再就业的现状入手,介绍和分析中国老年人就业政策的内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和完善政策的思路。
本文不准备探讨退休年龄延续对劳动就业的影响这个问题,本文基本上就是讲一个问题,退休制度、养老保险的研究讨论至少必须有职业分层的视角。笔者认为国家对于公务员的政策,应当既不延长他们的退休年龄—那样会给国家财政带来额外的负担或是额外的巨大的负担;也不降低他们的现行的退休后的待遇—以保持国家机构的稳定性,不左不右,应当是广大公务员们和更广大的非公务员们可以接受的。
郑州市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供给,而目前郑州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资源缺失,制约了郑州市经济的社会的发展。郑州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劳动力资源。通过分析郑州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和状况,提出了促使流动人口劳动力积极参与郑州市经济建设以弥补老龄化问题的建议。
本文就本次论坛的三个专题简要介绍参会代表的主要观点:改革与发展视野下的老龄问题和老龄战略;制度、文化与老龄的思考;青年学子视野中的老龄问题。
老年人是宗教信徒中的一个主要群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信徒将日益增多。对我国老年教徒的数量、分布和特征等进行了研究。我国老年教徒数量约为三千万左右。以信仰佛教为主: 老年教徒主要集中于东部,华东地区老年人信仰宗教的比例最高。每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信教;老年人宗教信仰在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慢性病、经济状况自评和健康状况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
老龄产业理论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学术界特别关注的研究课题,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学术界、政府部门、企业界和老年群体的极大关注。笔者亲自参与筹备和主持了四次全国性老龄产业会议。每次会议突出一个主题,努力实现以学术引领产业,以产业推动学术及学科发展的宗旨和目标。从这四次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可以看出老龄产业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历程。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农村养老状况与城镇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即使是中山这样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也不例外.城镇老人在经济收入、保障标准、健康状况、学习积极性、社会尊重感、需要层次等方面均高于农村老人,其锻炼娱乐、看病就医、社区服务条件方面均优于农村老人.近两年来中山市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老龄事业中的主导作用,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异,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体系,成效明显.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
本文阐述了弘扬我国传统孝贤文化的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孝贤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冲击,造就一个适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社会环境,调整、充实、完善一个适合老龄化社会正常发展的体制,不断增进老年人与社会、社区密切联系,弘扬孝贤文化,促进老年人与青年人的交往、联系,使老年人保持晚年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在我国目前社区服务事业以及组织机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居家养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而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