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发生器控制细长旋成体侧向力

来源 :2013中国力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0°半顶角细长旋成体头部安置涡流发生器(微型三角翼),通过调节涡流发生器相对模型轴线的滚转安装角,实现了对大迎角状态下旋成体侧向力近似线性的比例控制.研究了涡流发生器(微型三角翼)半展长、后掠角、上反角、攻角和雷诺数对侧向力控制效果的影响.由于该机构非常简单,在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通过风洞实验,得到了AC-DBD和NS-DBD在不同风速下工作时测压截面的压力分布,通过压力分布沿周向积分得到当地侧向力值,进而分析了圆锥前体非对称流场的流动特性,以及等离子体激励器对非对称涡的控制规律.
会议
结合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测压技术对等离子体激励器在静止大气中诱导产生的二维流场进行体积力的研究.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包含:(1)在流场选取不同控制体,采用动量方程计算相应控制体的体积力;(2)对整个流场在忽略压力效果的前提下使用N-S方程计算体积力的分布情况;(3)对整个流场在添加压力效果的前提下使用N-S方程计算体积力的分布情况;(4)对比不同控制体的体积力的区别、对比含压力分布及不含压力分布所
会议
利用测压,测电流等手段对纳秒电源特性进行评估,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诱导流场进行测量,进而与AC-DBD相应的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NS-DBD激励与AC激励的工作原理有本质的不同,对于AC-DBD,峰-峰值电压0~12kV,频率12.83 kHz随着激励峰峰值的增加,整个等离子体诱导流场的强度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辉光强度增加,在电压峰峰值达到电流阶跃之前,流场发展缓慢,电流阶跃之后流
会议
采用振动壁面对后台阶流动进行控制,并对比后台阶流动在受控前后的变化,例如,摩擦系数、压力系数、雷诺应力分布等,探究振动壁面的控制效果.基于后台阶流动和振动壁面的非定常特性,采用IDDES混合方法进行数值研究.IDDES方法解决了原始DES方法的"网格诱导分离问题"和"对数层不匹配问题",能够更好地解析非定常流动.
会议
采取吹气控制这种主动控制手段控制分离,提高升力系数.利用离散涡方法,针对NACA0015翼型的分离流动,在翼型上表面设置吹气孔,进行吹气控制,通过改变吹气流量和吹气孔的位置,对翼型非定常升力系数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
会议
利用FLUENT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编写了黏弹性流体本构方程,将其加载到FLUENT软件中后与N-S方程耦合求解,对黏弹性流体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为了验证这一新的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不同雷诺数和维森贝格数下的黏弹性流体平面突扩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吻合较好.
会议
为了分析藻类多糖高聚物作为减阻剂的可行性,探索减阻效果与溶液浓度、流动管径的关系以及减阻剂水溶液的抗剪切特性,对小球藻多糖和黄原胶水溶液的减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减阻率DR与藻类多糖高聚物K溶液浓度C关系曲线,3种管径(5mm,10mm,20 mm)对减阻率DR的影响曲线,以及雷诺数Re对减阻率DR的影响曲线.
会议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以壁面凹坑运动为致动方式的槽道湍流减阻的次优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流体介质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以半槽宽和平均流速为特征尺度的雷诺数为2 850.数值方法采用谱方法,引入曲线坐标系以满足壁面凹坑的无滑移边界条件.湍流减阻次优控制方案以壁面展向摩擦应力为输入信号.
会议
通过CFD数值模拟了二维旋转圆柱附近的流场.主要是在非定常状态下,研究了雷诺数为200时,不同旋转速度圆柱的周围流场.用图像显示了流场中的涡量分布以及涡脱落现象,讨论了其中的规律.
会议
研究了热激励器对超音速自由射流剪切层中涡特性的影响,用LES方法模拟计算了带凹槽(无热源和有热源两种情况)的马赫数为1.3的自由射流的流场特性,采用合理的网格结构得到涡的产生周期和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就二维流动(无限长热源)和三维流动(局部热源)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三维模型的数值模拟中考察其工程应用性.讨论了两种加热源形式,持续加热和瞬间加入高热通量,得到对超音速剪切层涡发展的不同影响.剪切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