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束核内皮素-1(1-31)心血管效应机制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一届组稿会暨第四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内皮素-1(1-31)[ET-1(1-31)]在大鼠孤束核(NTS)产生的心血管效应,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9只,其中50只随机分为双侧NTS注射组、单侧NTS注射组和人工脑脊液(aCSF)组,分别在双侧或单侧NTS微量注射ET-1(1-31)(0.5-2pmol)或aCSF(100nl),观察ET-1(1-31)在NTS内的心血管效应。11只大鼠观察ET-1(1-31)(1pmol))在NT5水平对动脉压力反射功能(BRS)产生的影响。其余19只大鼠分别预先给予ETA受体拮抗剂BQ123、ETB受体拮抗剂BQ788、非选择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烯酸(KYN)或对照(aCSF),探讨ET-1(1-31)在大鼠N73内产生的心血管效应机制。结果:在大鼠NTS双侧或单侧微量注射ET-1(1-31)(1 pmol)剂量依赖性降低大鼠血压并减缓心率。NTS双侧微注射ET-1(1-31)(1pmol)显著减弱大鼠BRS(P<0.05)。ETA受体拮抗剂BQ123或KYN显著减弱单侧NTS微量注射ET-1(1-31)(1 pmol)产生的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作用。单侧NTS注射ETB受体拮抗剂BQ788不影响单侧NTS微量注射ET-1(1-31)(1pmol)产生的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作用。结论:1.NTS微量注射ET-1(1-31)能降低麻醉大鼠的血压和减缓心率。2-ET-1(1-31)在NTS产生的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的效应可能由ET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介导。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中医五神脏理论,通过对五神脏与不寐的联系,阐述从心致不寐的病机,认识到不寐中心的重要性,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不寐中医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
强化免疫中流动儿童“补漏”工作探讨赵丽丽曹品元(浙江省宁海县卫生防疫站,宁海县,315600)强化免疫是目前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最有效措施之一,它是对常规免疫工作的补充。但是,随着人口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急救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自2006至2011年治疗的共97例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救时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
目的 探究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应用中药饮片患者9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4月,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水处理前分档,B组采用
阅读最快的人 美国纽约市一名40岁的中学教师,是当今世界上阅读最快的人。他在电视台表演时,25分钟看完一部厚1200页的小说。然后,他一一回答就书中提出的问题。他每分钟能
目的:探讨《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有关农药残留检测的内容变化.方法:分析《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212、2341、0932中,有关农药残留的禁用限用组分、检测方法 、样品处理方法 等
在娱乐圈工作的福利就是,你可以饱览帅哥,旁观幸福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战斗5年了,这个圈子很特别,又很普通。周围养眼的男人太多,眼睛享福的同时也可以偶尔拿来幻想。有时候拿到
目的:研究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价值.方法:本文随机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治
颈动脉斑块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结合患者的中医体质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供中医体质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血源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36例鲍曼不动杆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