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三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ys0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同化可有效结合模型与观测数据,提高模型的模拟与预测能力,近二十年来,伴随数据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了数据同化各类方法的特点,简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从优化模型参数与初始场、改进模型结构两个方面总结了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国内外应用情况,分析了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伴随同化研究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观测数据、控制变量和模型参数时空变化),探讨了伴随同化在水生态动力学模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指出了伴随同化在湖库生态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有待加强。
其他文献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used on chaos investigation as the development of chaos and fractal theory,however,its another important application,which investigates the number of
Disasters caused by flash floods with casualties have occurredfrequently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them,the government initiated the project of building up a
This paper proposesa non-negative depth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numerical stability of a Partial Inertial Model(PIM)for applications involving steep slope and low-friction conditions.
干旱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和造成社会经济损失较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区域旱情的动态监测对于抗旱减灾至关重要。作为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提供了区域旱情动态监测的重要工具。
针对当前中国容量总量计算与分配中存在的设计水文条件静态化、水域割裂化、“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陆域污染源关系链”断裂化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流域统筹、水域陆域耦合和以水质达标为导向的容量总量计算与分配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水功能区控制单元区划技术、流域入河污染物水质响应分析技术、设计水文条件确定技术、水功能区安全余量设计技术及流域-控制单元容量总量总量分解技术。
选取三峡水库支流朱衣河、草堂河及其毗邻干流为研究区域,于2015年3月开展了春季水华易发期水-气界面温室气体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动态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该时段内,三峡水库干流总体表现为释放CO2的“源”,其通量为85.01mmol·m-2·d-1.
景观生态学关注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或不同尺度上空间异质性的原因和后果,在河流生态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河流景观生态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河流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面,认为当前河流景观生态学仍强烈受陆地景观生态学的影响,未能针对河流的特点对相关概念进行改造,提出了当前河流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河流景观生态学未来发展的若干方面,并就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在应用于河流生态系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其他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输入会提供服务价值,而其通常被看作购置性投入的替代品,利于成本降低。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粮食产量增加存在动态均衡,两者具有“下跌”关系。农业生产者为实现土地利用层面的利润最大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更大依赖将导致农田产量削减。
水库型河道形成改变了流域原有水文情势,对河流健康发展和鱼类资源产生深远的累计影响,恢复产卵洄游性鱼类产卵洄游节律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甬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四大家鱼为研究目标物种,利用MIKE 21 模型计算生态调控的水动力过程与鱼类产卵洄游刺激流速相结合,分析了符合四大家鱼产卵期重要生理过程的水力学条件,并提出相应生态调控规则。
结合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和相互关系,论述了三峡库区次级支流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三峡库区实际情况,在充分解析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三峡库区次级支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库三峡区次级支流流域供水文明体系、节水文明体系、水生态文明评价标准体系、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系统修复体系和水生态文明伦理及文化体系共五个文明体系的建设,进而推进三峡库区次级支流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