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氨茴香合剂(MAF)作为祛痰止咳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咽炎、感冒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通过开展临床疗效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深入探索和分析MAF的临床疗效,更好地评价M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间,选取因咳嗽、咳痰的病症进入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67例。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受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3例以MAF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以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1.基础治疗,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如实记录药品名称、用药剂量、用法、疗程。2.干预治疗,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同时服用MAF(100 ml/瓶)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同时服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100ml:0.6g/瓶)进行治疗。疗效观察指标为治疗结束后,咳嗽、咳痰的主要综合症状及体征、单项主要症状及体征、各单项次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治疗过程中的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体外抑菌实验方法:依据中国药典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采用管碟法测试MA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大肠埃希菌(E.coli)、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ii)等菌株的敏感性,判定其抑菌活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91.18%,愈显率分别为84.85%和73.53%。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单项主要症状及体征和单项次要症状及体征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临床疗效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在常规剂量使用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1例不良反应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94%。体外抑菌实验中,MAF对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大肠埃希菌(E.coli)、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ii)均未产生相应的抑菌圈。结论:MAF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咽炎、感冒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临床疗效确切且显著,安全性较高,服用方便。氨茴香合剂的临床功效主要体现在祛痰止咳方面。在抑菌抗炎方面,本次实验中虽未有所体现,但并不表明对其他致病菌不具备抑菌活性,有待扩大范围、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