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enzs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2008年02月至2009年0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维持原降糖治疗方案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两年.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压,FBG,PBG,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LDL,TG,TC,TGF-B1等指标,以及CGMS和P300测定.结果: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TGF-Bl,MAG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降低血糖、血压,改善微血管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穴位刺激配合刺五加胶囊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电脑中频穴位刺激配合刺五加胶囊治疗,对照组31例按常规剂量应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口服,或氨基酸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后用疲劳量表(FS-14)、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优于对照组的67.74%(P<0.05),治疗
目的:掌握精神病医院中医务人员受病人伤害的相关因素,最大限度地预防及减少伤害的发生.方法:对197名医务人员被攻击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5人受到过Ⅰ级伤害,占99%,130人受到Ⅱ级伤害,占65.9%,57人受到过Ⅲ级伤害,占28.9%.有50人在不同时期受到过Ⅰ、Ⅱ、Ⅲ级伤害,占25.4%.结论:98%的伤害是由患者自身病情原因造成的,医务人员受精神病人攻击仍是常见的现象,值得关注.
目前精神分裂症多采用镇静类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多.本病中医辨证多为气郁,顽疾蒙蔽心窍所致神志错乱,属"癫狂"范畴.二者在症状上虽有差异,但在病理变化上仍有所相关.自拟礞石醒脑汤具有清热泻火通便,涤痰镇惊作用.笔者应用此汤合并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以观察礞石醒脑汤是否可以增强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减轻氯丙嗪所致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抑郁症中医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别分为肝郁气滞组24例、肝郁脾虚组22例、肝郁痰阻组18例、心脾两虚组23例、心肾不交组20例,各组均予舒肝解郁胶囊早晚各2粒,6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第1、2、4、6周末复诊,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五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周末HAMD量表组内评分差异均具显著性意义(P<0.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对于血管性抑郁患者是否具备临床意义.方法:将血管性抑郁患者、青年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体检老人纳入研究,比较三组人群血浆Hcy是否存在差别,并分析Hcy与HAMD量表是否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Hcy水平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血管性抑郁性抑郁患者血浆中Hcy的含量明显高于青年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体检老人;血浆Hcy与抑郁量表的评分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浆Hcy可能为血管性抑郁
目的:结合电针治疗抑郁症前后脑象图的变化来探讨针刺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方法:以35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针针刺疗法,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风池(双)、内关(双)、神门(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解溪(双),14天为1个疗程,以治疗前后的脑象图变化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为评定指标,进行组内疗前与疗后的对比观察,来探讨电针针刺治
为了减少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患者的住院依赖,不仅要结合患者的疾病过程,住院前的生活方式,住院生活影响及精神疾病社区的防治和康复,还需积极调动患者尚存的健康的非精神病态的自我部分的主观作用。弥补的功能缺陷和心理障碍,训练患者保存重建个人生活和社交的技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提高生活行为及学习行为训练,增加就业行为训练,缩短住院时间。通过干预手段切实提高家庭、社会治疗中的支持与合作,使患者基本上不离开社会
目的:探讨氯氮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方法:以阴性症状为主,单用氯氮平进行治疗,随机将60名住院患者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帕罗西汀和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各评定一次.结果:研究发现两组疗效相仿(P>0.05).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评分比较,显效时间均在用药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广州市脑科医院精神科病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名,随机分配到rTMS治疗组(23例)和伪刺激治疗组(25例,所有参数相同,无刺激信号).分别与治疗前后评估词语流畅性、连线测验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中的自知力缺失项分别在基线和治疗10次以后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自知力变化情况.结果:rTMS组脱落4例,伪刺激组脱落6例.经治疗后,rTM
在本次调查中利培酮的使用最多,这与中国十省市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使用现况调查的结果相符。但比较其结果,本次调查中奥氮平、阿立哌唑、帕利哌酮等药物使用增多,提示几年来抗精神病药新药研发及应用加快,出现更多临床疗效肯定且耐受性好的药物,在经济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医生更愿意应用。相比之下,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应用明显减少。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已被推荐用作精神分裂症首发或复发性急性期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