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胶原与肥大细胞在针刺效应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处胶原纤维在针刺急性佐剂关节炎(AA)SD大鼠足三里镇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穴位注射I型胶原酶法破坏穴区胶原组织结构。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正常组(N)、对照组(M)、腋原酶注射组(C)、捻转组(R)、提插组(L)、胶原破坏预处理捻转组(CR)及胶原破坏预处理提插组(CL)。在AA大鼠模型上,采用辐射热缩爪反射的方法,以大鼠缩爪反射的潜伏期为观察指标,比较破坏与不破坏穴位区胶原组织结构两种情况下,针刺足三里捻转或提插手法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取各组穴区组织制戍石蜡切片。经特殊染色法染色,观察其中的胶原纤维及肥大细胞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结果发现捻转和提插针法对AA大鼠均有显著的镇痛效应,且伴有肥大细胞高脱颗粒率;破坏胶原结构后穴位肥大细胞脱颗粒受明显抑制,同时两种手法的镇痛效果也大大削弱。结论:穴区胶原纤维与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胶原纤雏参与了针刺信号由穴位向耙器官传输与转换过程,而肥大细胞脱颗粒则始终与针刺镇痛效应成正相关。
其他文献
代谢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被广泛使用于多个领域,针刺研究也引入了这一新兴的技术。同时影响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因素也逐渐出现,在运用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使这些影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不能认定凡与西医不符的就不科学。中西医结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精粹,应该从中医学和西医学各
目的:探讨针刺超前镇痛对于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对针刺具有超前镇痛效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实验随机选择开胸手术患者,A组B组术前三日予以针刺超前镇痛,每日
会议
目的:在开胸手术前进行针刺予以超前镇痛,做应激指带皮质醇的测定,从而探讨针刺超前镇痛对于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对针刺具有超前镇痛效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会议
产后哺乳期妇女由于某种原因 ,必须终止哺乳 ,或婴幼儿一周岁后需要断乳 ,但乳汁分泌较多 ,乳房胀痛等 ,临床常使用乙稀雌酚药物回乳。我们采用硫酸阿托品回乳 ,并与乙稀雌酚
直针刺为《内经》中十二节刺的一种,其方法和主治在《灵枢·官针》中有阐述"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也”,先挟捏起穴位处的皮肤,然后将针沿皮下刺之,这种刺法进针很
目的:观察穴位处P物质(SP)在针刺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关系,为针刺效应产生机理的阐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0只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会议
目的:研究针刺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以及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皮层施予0.9%NaCl;模型对照组:皮层
会议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缺血的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大组,即: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人中、内关组(下称:中内模型组);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组(下
会议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大组,即: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人中、内关组(下称:中内模型组);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组(下称:曲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