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冠状面Cobb角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来源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四次骨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过程中脊柱冠状面Cobb的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研究2008年6月~2009年3月经前路手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测量每一位患者的术前、腰桥前、腰桥后(16例使用了腰桥)、撑开器后、切椎间盘后、加压后、术后前后位X-ray冠状面Cobb角,并测量术后前后位X光片上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根据解剖特点分为全部病例组、胸椎组、腰椎组、L1组、L2/3组;根据是否使用腰桥分为腰桥组、无腰桥组。分析各组在手术的不同阶段的冠状面Cobb角变化规律。应用重复数据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对术后冠状面Cobb角的影响因素的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分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有计划的康复护理,使老年人肱骨头置换术后早期重建关节活力,恢复患者正常生活。方法:2006年5月-2008年3月16例病人,肱骨头粉碎性骨折6例,肱骨头缺血坏死1例,肱骨头肿瘤9例,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岁,均施行肱骨头置换术。通过术前、术后的合理治疗、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得到了满意的功能康复效果。术前需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病史,作好全面检查,注意有无慢性疾病
会议
目的:深层尺桡韧带是远侧尺桡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 的主要内在稳定因素,目前已有对其损伤后修复重建的临床报导,但是相应的生物力学评价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探讨深层尺桡韧带对于维持远侧尺桡关节旋转稳定性的重要性;骨性锚定撕裂的深层尺桡韧带于尺骨凹对于恢复远侧尺桡关节旋转稳定性的重要性;并为选择手术方法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
会议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的适应症、技术要点与临床效果.方法:从2002年1月~2009年5月,对5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胸膜外-腹膜后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4~86个月随访,平均38.5月,无感染与断钉等并发症,全部椎体间骨性融合.神经功能恢复:除3例A级及10例E级无变化外,B、C、D级中的部分病例脊髓神经功能有1-3级的恢复.结论:前路减压与重建手术可解除脊
目的:探讨股骨侧非骨水泥假体老年性翻修术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月接受股骨侧非骨水泥假体翻修术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59~87岁,平均74岁。翻修原因: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柄松动9例,全髋置换术后柄松动12例,同时合并髋臼磨损9例,柄断裂1例。所有病例均Ⅰ期翻修,采用非骨水泥假体,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
目的:探讨地震挤压伤的特点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我院收治地震伤员(不含医疗队收治人数)1260人,本文分析其中202例软组织挤压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机理,探讨其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202例软组织挤压伤占伤员总数的15.9%,其中男110例,女92例,年龄1岁7个月-91岁,平均年龄42.3岁.挤压时间0.5小时-196小时.肢体毁损伤16例(7.9%)18肢,开放性损伤60例(29.7%),闭合性损
会议
目的:总结经咽后入路颈2~3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6例Hangman骨折伴颈2~3椎间盘损伤,均无神经症状,按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2例,ⅡA型2例,Ⅲ型2例。均颅骨牵引复位后,施行经咽后入路颈2~3椎间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未出现神经症状、植骨块移位吸收,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6
一位40岁的女性患者伤后19小时在我科接受了左前臂交叉再植,术后肢体存活。患者车祸受伤。右上肢在高位被完全撕脱,断端毁损严重。正中神经自远端被长段抽出,肱动脉栓塞,内膜损伤严重。右前臂结构完整。该侧肢体无原位再植的条件。左侧上肢自腕关节以远被车轮碾压致毁损。经患者同意,术者将右侧前臂自腕关节近侧3cm作外科截肢后,移植致清创后的左侧前臂残端。
目的:研究经皮激光汽化颈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对156例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进行5年~7年3个月、平均5年6个月的随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其远期疗效和影响因素.结果:远期疗效评价按Macnab评定标准评分,5年以上远期随访结果为优60例(38.46%)、
目的:探讨经后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们选9例主要是椎间隙结核、椎旁脓肿少的胸腰椎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胸腰段结核2例,腰椎结核7例,合并神经症状2例,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脊髓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最短为
目的:通过比较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下位椎间盘的的MRI表现与炎症介质在椎间盘组织内的实际表达之间的差异,帮助临床医师加深对创伤后椎间盘损伤的认识,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收集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MRI详细数据,同时术中收集损伤椎体的相邻下位椎间盘组织,组织学处理后对椎间盘软骨终板进行白细胞介素-1 (IL-1β),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以及下游重要的转录因子NF-Kb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