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文化教育看族群文化传承的困境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们主要依托多元文化教育作为族群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这种教育观存在内在的困境,如何解决个人权利与保存族群文化之间的冲突、文化平等与文化差异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处理保存某种文化和传统、支持某个民族群体的集体目标与尊重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等问题。“承认的教育”正是试图关注自我认同、自我与他人、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个体与共同体、差异与平等关系,以及文化平等与文化差异等紧张关系,从而为认识教育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传统、传统文化、传统教育、教育传统、现代化等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词,但是它们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教育在这复杂的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伯恩斯是成就卓著的领导学家,由他提出并系统阐释的变革型领导理论包含四个要点:第一,变革型领导是比交易型领导更加复杂和有效的领导类型;第二,变革型领导是激发和运用高层次需求
会议
文章从探讨双语教育的内涵出发,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双语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必要性,以及在传承进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了在多元文化整合的视野下实施双语教育的具体建议。
本文首先对传统价值传承进行哲学阐述,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宽容价值的理解,再对校园文化进行哲学思考,并进而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宽容价值的必要性,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应如何结合
从职业院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校史编研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校史编研中,又存在重基于文献的校史,轻口述校史的现象。这大大削弱了校史的文化意义。本文在对口述历史的概
当前学校教育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以传承文化为使命的学校,无法绕过对“文化”的深思。师生长年浸润于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之中,呼吸着充满文化的空气,凝练出的也一定是高
会议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
在经历连续3年的空缺之后,2014年1月10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以“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问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赋予学生学习自由”,倡导解除各种形式的强制,让学生自由地学习。这是“目的悬置的极端过程论”,存在“逻辑的政治学僭越”“潜能的价值性神话”以及“文化的虚无主义泛滥”等
会议
文化多元是当下的社会现实也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目标,然而民族学校文化中却是单一文化一统天下。对民族学校固有的民族文化现象关注不够,导致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