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C与MATLAB接口技术的LPG储罐重大事故动态模拟评价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

来源 :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w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人们对LPG储罐重大事故预测、预防水平和抗御灾害的能力,笔者根据LPG储罐泄漏、扩散、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发展,建立一套LPG储罐重大事故动态模拟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系统的系统、功能、模块和数据设计,应用VC与MATLAB可视化面向对象接口技术实现事故后果模拟评价及特征参数随时间、距离变化过程的可视化.该软件能够脱离MATLAB环境下运行,实现了评价结果通过图形直观动态显示,可预测特定位置的破坏情况,评价事故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工程应用表明,该评价系统软件用于LPG储罐重大事故的安全评价是可行的,并可用于其他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毒性的气体或液化气体的生产和贮存企业的安全评价.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2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单纯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结果:22例经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也未出现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现象.9例经6个月~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中应尽可能重建大、小结节的解剖
目的:研究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四肢骨转移致病理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1999年8月~2004年2月共收治11例骨转移瘤致病理性骨折.转移致上肢5例,下肢6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初步临床分析.结果:随访9个月~11年,四肢骨折7例行局部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未见局部复发,功能良好,4例行局部瘤体切除、缩短后内固定骨折愈合,其中2例局部复发.结论:四肢骨转移瘤所致的
目的: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2年5月~2004年10月,对12例应用踇趾趾腹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取同侧足每趾趾腹皮瓣,向近端游离第一跖骨背动脉,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切取的皮瓣足背动脉-桡动脉浅支,大隐静脉-头静脉吻合,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7~28个月,质地柔软、耐磨,指腹两点辨别觉为6.6~8.1mm,拇指外观基本恢复正常,供区无
本文对25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行股动脉插管,超选择性插入股动脉,经导管注入川芎嗪240mg、低分子右旋糖酐300ml、尿激酶60万U、罂粟碱20mg;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3日;复方丹参1~2周.结果:20例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5例症状所改善.护理要点:①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有关辅助检查;②术后静脉应用扩张血管药期间,注意观察出血情况;③观察患肢肤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动脉血栓形成;④术后24h开始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下段、踝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皮瓣26例,修复胫前下段创面8例,内、外踝创面11例,足跟部创面7例.皮瓣最大面积8×12cm,最小面积5×6cm.结果:26例皮瓣除2例远端部分皮缘坏死,余均全部成活.经6个月-3年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不牺牲肢体主要动脉,皮瓣切取方便,为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
目的:观察、探讨神经根注射结合中医辩证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腰神经根痛的效果及其优势.方法:对116例腰神经根痛的住院和门诊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根注射每周一次,二次为一个疗程;同时按中医辨证分:血瘀型、寒湿型、肝肾亏损型,给与中药内服,每日一剂;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根注射治疗;两组都是~个月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
手部毁损伤临床十分常见,而利用残指加指蹼保留腕骨再造术,我院于2004年12月收治1例,并成功急诊再造,现作一报道.
焊接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近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焊接体系.焊接技术、焊接生产作业在大工业生产中,已相当广泛的应用于造船、冶金、建筑、航空等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焊接技术在经济建设中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缺乏管理、忽视安全,同样会发生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阐述了晋煤集团赵庄矿在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时,应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文化等多方面着手,把赵庄矿建设成安全型矿井.
简要介绍了西安至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CDH24标段,电气化工程的地质条件和膨胀土的性质,指出高填方路基的膨胀土处理是能否保证接触网支柱安全稳定的关键,在当时和现在都是电气化接触网下部工程安全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技术难点,直接影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的安全运行.以设计文件为依据,灵活运用膨胀土处理理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和对大量数据的计算,提出可行的膨胀土高填方路基接触网支柱安全工程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