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IC掩星电离层资料反演以及结果验证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电子与通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使许多卫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大气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密切相关。地球电离层是空间天气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活动和特性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卫星精密导航定位,以及无线电技术的航天测控以及其他相关的领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建成为电离层研究提供了大量电磁波观测,从地基GPS网的观测可反演出电离层的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的时空变化,从空基GPS的掩星观测可反演出电子密度的垂直廓线分布。为了验证GPSILEO掩星电离层反演的精度,作者比较了COSMIC电离层反演结果和电离层测高仪的资料。
其他文献
砾岩油藏由于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岩性物性背景复杂以及油层电阻率变化幅度大等特点,水淹层的定量评价已经成为油田二次调整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测井资料为依据,结合取心、油藏、测试等分析资料,应用油气运聚成藏理论,在储层品质因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砾岩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模型,定义原始含油饱和度和目前含油饱和度的差值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比值为储层的采出指数,采出指数表征的是注水开发以后到目前油藏状态下储
陆相断陷湖盆中,直接影响湖盆可容空间的因素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水体,三者的相互关系不仅使湖盆在演化过程中可容空间具有统一性变化,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存在非统一性变化。构造沉降和水体为主控因素时,往往形成欠补偿沉积,可容空间统一增加;沉积物供给和水体为主控因素时,可容空间在盆地的不同部位其变化不一致,盆地中存在可容空间增加带、减小带和转换带。东营凹陷沙三段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湖进体系域
运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分析方法,配合地震精细研究,分析乌夏地区构造复杂的变形样式,分解不同时期构造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构造带地层几何特征,构建乌夏断裂带构造组合样式及空间展布,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断层的分布、活动和演化是裂陷盆地构造研究的核心,也是油气勘探的关键。大量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表明裂陷盆地内断层分布组合十分复杂。现有的理论和模式还没有很好地揭示裂陷盆地断层复杂性的实质和断层形成和演化的内在规律。本文利用“不协调伸展”目标砂箱模拟实验成果,应用“不协调性准则”阐述分析了裂陷盆地断层形成和演化的控制影响因素、以及断层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即不协调伸展模式。该模式[1]阐述了裂陷盆地断裂
对北天山伊连哈比尔尕山山前冲断带中糜棱岩的4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中心年龄变化于78~51Ma之间,记录了构造隆升活动的时间。热史模拟结果表明:伊连哈比尔尕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3期冷却剥露,分别是晚白垩世(97.1~68.8Ma)视隆升速率为0.062mm·a-1,新生代早中期(59~30Ma)视隆升速率为0.023mm·a-1和新生代晚期(13~5Ma)为山体隆升的
盖层条件对油气聚集所起的作用要比储集层条件更重要,盖层的封闭性能的好坏决定了一个盆地或凹陷有无勘探前景,盖层的规模(分布面积、厚度、连续性)及质量直接决定了油气的聚集、保存以及油气藏的规模,对经过多期多次的隆升剥蚀及构造断裂活动的地区,盖层的有效性往往是决定性。泥岩盖层质量评价除与盖层厚度、分布范围及连续性等宏观因素有关外,还取决于泥岩岩石性质,如与矿物组成(特别是其中的粘土矿物、伊蒙混层矿物)、
如何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油气运移途径和聚集位置是石油工业界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主要难点一是地球物理数据如何能细化(downscaling)到一个目标确认油气的存在;二是地球化学数据如何粗化(upscaling)到更大尺度作出预测。地球化学数据源于微米级至厘米级样品的分析,这一尺度分析数据具高精度和准确性,但如何将在已知的微尺度数据外推到更大尺度(hm - km)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已
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是全球第一颗专门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卫星,其搭载的电磁观测项目很丰富。虽然卫星全时空、全天候观测,具有时空覆盖好的优越性,但电磁卫星运行与其轨道密切相关,其观测随时空而变,获得的原始基础资料直接用于地震前兆异常分析和实际预测会存在一定问题。为了便于卫星观测资料的分析,与地震预测传统资料使用习惯一致,首先需对研究区域中的观测量进行网格化统计处理,主要包括时间、纬度、经度或空间
通过对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磁记录的在时空上的分析发现具有明显的背景性变化,但由于卫星运行周期、空间轨道的影响,对于某一点实际上并不是高的时空采样,这样很难得到电离层真实的电磁环境的复原场,这样背景场影响的消除在实际处理中遇到困难。如果背景场变化不能很好消除,其短期变化、异常提取和地震信息都很难识别与发现。因此,在卫星资料的各种分析处理中,时空背景场信息的分析、消除和短临异常的提取应是一个最关
利用DEMETER卫星自2006年1月1日以后至2008年底连续3年观测到的约30000个半轨的等离子体数据,对全球范围挑选出的2006年以来震级大于6的地震进行震例及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