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学校关于可持续经济的探索和启示:以日本栗驹高原自然学校为例

来源 :2017杭州第四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ilei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学校不仅是一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也是一家在自然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解决着自然环境问题的机构.本文以栗驹高原自然学校为例,介绍了粟驹高原自然学校的各项活动和特点,揭示了自然学校利用社会关系资本扎根于乡村的小规模运营和管理的方法.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历史资源,新媒体的出现给红色文化遗产的宣传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新媒体在新四军纪念馆红色文化遗产宣传中的应用,包括加强网络化的应用、数字化的探索、移动性的便捷三个方面.同时认识到,接轨新媒体,加强人才培养是关键,加强新媒体的应用是方向,做好数据的整理和采集是前提.
在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实践为水下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如何提高水下文化遗产研究水平与建构科学合理的研究体系是当下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近日江苏开始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如何结合本省实际走出一条符合江苏特色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之路,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一些想法,抛砖引玉,希望方家指教.
镇江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英雄城市.镇江区域内抗战遗址分布的数量众多,这些固化了的城市文化,是镇江城市记忆和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旅游等社会价值.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发现一批文保单位十几年“江山依旧”,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面临着被周边环境挤压甚至遭到损毁的命运,还有一批没有被列为文保单位的遗址被拆除毁灭,更谈不上合理利用服务社会了.
县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是基层政府的“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县区级文物保护工作很难迈上一个新台阶,也将影响文物事业“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完成.本文在回顾“十二五”期间扬州市江都区文物保护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梳理文物保护的历史经验,分析文物保护面临的三个方面主要矛盾,从整合行政权力、政府主导和群众支持、企业参与、政策保障等方面,构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政策制度体系,为促进文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苏南是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拥有较为丰富的近代工业遗存.同时,苏南也是城市化、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以沪宁铁路为轴线,提出“苏南近代工业遗产廊道”的设想,意在探索工业遗产区域系统保护、利用的模式和有效途径,深度挖掘和展示苏南工业遗产的丰富内涵.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根据特定需要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生活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根植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中,不可能离开周边环境而独立存在.文化遗产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示给社会公众,既是为培养社会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社会文保意识的觉醒,是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助推器.因此,如何提高精准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传承本土历史,弘扬地域文化,是建设特色城市的明智之举,是彰显城市个性的必由之路.广大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乡土建筑、农耕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弘扬民族个性精神的重要支撑与载体,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特色、一座城市的个性.本文试从历史街区与古村落保护现状着手,分析当下保护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在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它们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近几年来,各地加大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不少地方采取了因地制宜、形式多样、量力而行的保护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些地方,只注重物质形态的保护,既不重视文化的“活态”传承,更不注意发挥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主体作用,致使保护工作“不得要领”,失去保护“中
宿迁市历史悠久,境内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价值较高.合理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将会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保护原则和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文化遗产往往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展示文化遗产,合理地开发文化遗产,让其社会公共服务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