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12地震后四川地区康复医学教育的思路

来源 :第三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后需要大量的康复人才,康复是一门特色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康复人才培训至关重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对康复教育思路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与临床相近的颈脊髓压迫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用200±20g的Wistar大鼠经后路通过切开黄韧带,不打开椎板,将含有金属丝的硅胶片从椎板间植入椎管。结果:手术操作程序简单,出血量少,易存活,且通过X-ray能准确定位植入物的位置。但是对植入物所占椎管比例还不甚清楚。结论:新的颈脊髓压迫动物实验模型容易建立和复制,通过该模型可较好地观察不同节段脊髓受压临床表现。确定明确定位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人三期规范康复方案是否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4月1日至2008年4月1日住院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共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04±5.19岁;其中有1例因合并症失访。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在入选时及康复治疗结束时(发病第6个月末)分别进行评定,进行康复治疗效果分析。结果:入选时各项测评量表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
@@生活自理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其中饮食能力更是其中关键,尤其对小儿在身体、情绪、社会及语言发育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尤其是正确的喂食方式是患儿以后语言发育的重要基础。患儿的语言发育应避免错误的喂食方法,同时帮助患儿正确使用口、唇、舌等,为发音做准备。然而正确的食物摄取即使对于正常儿亦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才能达到自理。
本文根据笔者在香港耀能协会(原痉挛协会)学习考察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的心得体会,阐述了对香港引导式教育系统的基本理念、观点、原则、主要方法的认识理解。认为该系统以教育的原理统筹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康复理念,尊重残疾儿童人格意愿和发展需求,将国际引导式教育先进思想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了符合港情的教育康复系统,帮助众多的残疾儿童通过学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全人发展,为融入社会和贡献社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组织损伤。其症状出现于婴儿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常可伴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及感知觉异常等。发病率在我国为1.8‰~4‰。是造成儿童肢体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从而为该法治疗脑瘫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疾病方面探索一条有效路径。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35例确诊为脾虚型脑瘫患儿在进行脑瘫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予健脾益气中药口服,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其治疗前后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血清微量元素锌、铁和血红蛋白的数值,并与西药对照组比较,从而评价健脾益气法对CP患儿脾胃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
目的:探讨口服安拿芬尼配合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患者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2个月,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膀胱容量、排尿间歇时间有显著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及排尿间歇时间均有所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安拿芬尼配合膀胱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有显著疗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建筑和开采业的发展,创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e,SCI)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颈段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e,CSCI)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胸腰段,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CSCI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中多数死于肺炎,呼吸系统并发症就被认为是CSCI患者死亡的首要原[4,5]。Carter和Axen
@@微创、器官移植、基因及组织工程是21世纪医学重要的发展领域。微创治疗由于其疗效确切,损伤程度轻,得到了医学界与患者广泛性的认可。因而微创治疗成为了各医院、科室竞相开展的重要的治疗方法。微创治疗是指:减少创伤量,包括机械、生理、心理、精神上的不良刺激;减轻过剧的应激反应;调控创伤反应的过程及改善创伤愈合。
@@减重步行训练(PBWST)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促进技术而出现的康复训练技术,它利用悬吊装置减少体重对患肢的负荷,使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能早期进行步行训,用电动跑台带动患者下意识地迈步,有效地激活运动皮质和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