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日德环境侵害排除制度的视角审视我国排除危害诉讼制度

来源 :2003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广西玉林大气污染案引出我国排除危害诉讼制度的不足和缺失。然后分析美日德的环境侵害排除诉讼制度,侵害排除制度实施大概分为两个阶段,即法律对侵害事实存在与否的判断(侵害成立的客观要件)和法院对环境侵害的不合理性判断(侵害排除责任的适用)。在适用损害赔偿责任和排除危害责任时,都必须首先根据法律(普通法或成文法)判断是否存在侵害事实,如果存在侵害事实,并符合其他一些法律要件(主要是超过忍受限度和因果关系),就可以适用损害赔偿责任。但若适用排除危害责任,还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社会观念和公共利益对侵害行为作出一个综合考察。对于严重的环境侵害,在侵害生命健康时,一般应适用排除危害,不管侵害行为的公共性和必要性;在环境侵害财产时,一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按照利益衡平原则,或适用排除危害,或适用赔偿损失;在环境侵害精神稳定和感情安宁时,进行合理性检验,环境侵害不合理的,可追究排除危害责任。我国已初步具备适用排除危害责任的司法资源和社团、专家以及律师资源,受害者倾向于提起排除危害诉讼。实际上,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适用排除危害责任比较困难。国外也往往是由法院适用环境危害排除的责任。本文建议完善我国排除危害诉讼制度,拓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依职权可以代表公共利益对污染者提起排除危害诉讼;环保公益性组织具有人员和技术优势,由法律授权其代表公共利益对污染者提起排除危害诉讼。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确认受害者、环保公益性组织的排除侵害请求权、部分排除侵害请求权和代替排除侵害之赔偿请求权;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确认受害者部分排除侵害请求权和代替排除侵害之赔偿请求权;野生动物保护法确认检察机关排除侵害请求权和环保公益性组织排除侵害请求权。
其他文献
三月十六日午后一时,接到北京王府井书店的电话通知,《傅雷家书》已到。我是半个月前登记购书的。接了电话,办公室里传开消息。有一个同事在四点钟赶去书店也想买这本书,结果失望而归,说:迟了,已经全部售完。  在差不多前后的日子里,也在这个门市部的历史书籍专柜前,见到一位读者在要求买两本《彭德怀自述》。听营业员同志回答说:这本书预订发行,没有零售。我颇怀疑这个回答的确切性,以为零售总是有的,只不过数量少,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利益格局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也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而变化。目前,中国环境法中的基本权利义务有重构的必要。 本文讨论
会议
基于环境侵害具有潜伏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以损害实际发生为归责前提的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无法体现环境保护"预防为主"的思想。而风险责
会议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的"价值"定义应用于自然资源领域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自然资源价值"的概念。基于此,本文对劳动价值观和效用价值观进行剖析,认为由于劳动价值观难以逾越
水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它有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的特性。今天淡水资源日益匮乏,水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主题之一。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人们对水的需求日益增长,水
会议
一个重视科学,重视文化,重视知识和技术的风气,正在形成。努力学习,讲究实效,力求为四化做出贡献,——借用鲁迅的一句话,这是“中国人现在为人的道德”。这个新风尚的出现,有舆论界的一份功劳。  精益求精,好上加好。所以我仍想对宣传工作提一点意见。  《人民日报》二月二十一日第一版登载了一篇新华社记者的新闻报道,题目是《张榜招贤挑所长》。报道说,有一个无线电厂,准备成立民用品设计所,建立民用品生产线,张
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有一个由许多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楼阁组成的庞大建筑群,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卢佛尔宫(又译罗浮宫)。它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收藏品,吸引着
WTO各协定中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规定是贸易自由化与生态化法律冲突渊源。这是由于WTO的性质、环境条款的模糊表述以及环境问题规定的"软法"性质造成的。为了解决法律冲突,WT0成
会议
韩国的环境争议行政解决制度作为司法制度的补充,因其快速、简化、非对抗、平等、灵活等诸多特点,受到环境污染受害者的青睐,为韩国环境争议的有效解决作出了贡献。本
会议
本文对在市场化条件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为基本前提和理论参照,并上海市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总结和归纳了对《上海市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