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微生物与地质温压的等效性作用

来源 :2015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交织的动力学过程共同控制着地球环境的演变。人们对环境变化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可以进行数值模拟乃至进行定量化评估,但生物作用还急需突破。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发现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碳酸盐岩单体整装气田,探明储量4403×108m3.洗象池组作为四川盆地的后备勘探领域和接替层系,自1966 年威12 井中途测试获得突破后,开始进行了勘探研究;2004-2006 年通过优选老井上试,洗象池组探明储量85.08×108m3,然而勘探突破多集中在威远地区.勘探实践与资料表明,洗象池组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其沉积相展布规律尚不清,且
Molar-tooth(MT)is an enigmatic carbonate fabric composed of variously shaped cracks and voids filled with a characteristically uniform,equant microspar.MT widely distribute in Mesoproterozoic and earl
新元古代,在全球Rodinia 超级大陆裂解及华南板块区域伸展背景下,扬子陆块东南缘发育典型裂谷盆地。扬子陆块作为一个整体遭到极大的拉张裂解作用,地块内发育众多分支的小型裂谷,如控制后来鄂西海槽盆地发育的分支裂谷,这个分支裂谷的南端就是湘西-黔东-渝东南含锰沉积盆地。研究区南华系自下而上包括板溪群、千子门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千子门组相当于Sturtian 冰期的冰海沉积,南沱组则相当于Marin
葡萄状白云岩亦称皮壳或栉壳状白云岩,沿层面或裂隙呈“钙华”状分布,往往发育了玛瑙纹带或条带状构造、往往由波状富含有机质的暗色层和纤柱状-粒状亮晶白云石浅色层交替组成;其成因有蓝细菌、风化壳中的大气水淋滤带或特殊海水中(文石海)中直接沉淀等多种认识。通过对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周缘3 条剖面和3 口区探井的上震旦统碳酸盐岩中葡萄状白云岩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葡萄状云岩至少有3 类环带:一是波
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穿时相沉积(如鲕粒和叠层石等)在地球演化和油气储层研究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川东地区齐岳山剖面出露良好,可供进行细致研究.基于8 条实测剖面和450 余件柱塞样,并且通过在连续露头面上对岩相界面和层序界面的横向追踪,开展了系统的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搞清了各种岩相和沉积构造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发育规律.
会议
白云岩成因还是一个世界难题,传统观点认为白云岩不能沉积形成,是由灰岩交代而来。主要从白云岩的宏观及微观等直观特征入手,认为四川盆地震旦系-三叠系地层中的白云岩几乎都是沉积形成的。白云岩沉积成因证据包括:自然与人为现象的误导性、白云岩层状形态、白云岩中缺乏灰岩残块、结晶白云岩为沉积白云岩重结晶产物、白云岩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白云岩中生物含量少、白云岩与灰岩组成向上变浅序列、白云岩多被灰岩所包围及碳酸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近年来相继在环满加尔生烃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获得了重大突破,表明邻近生烃坳陷依然是塔里木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地区.紧邻满加尔生烃坳陷的下古生界碎屑岩在多口钻井中获得油气显示但均未形成规模产量.环满加尔坳陷中上奥陶统碎屑岩为一套具有复理石沉积特征的深海-半深海浊积岩沉积,其底部紧邻中下奥陶统黑土凹组烃源岩,具备形成致密油气藏的基本条件.
塔里木盆地裂谷沉积主要发育在震旦系.震旦纪时期,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均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表现为区域拉张构造背景,发育裂谷沉积体系,裂谷作用具有北强南弱、东强西弱的特点.受南天山洋控制,在盆地东北缘发育库满裂陷槽,满西发育内裂陷槽(图1、图2);受昆仑洋控制,在盆地西南缘发育麦盖提裂陷槽,又可细分为罗南裂陷槽和玉北裂陷槽(图3、图4).
会议
二叠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含油气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潜力很大,但勘探程度却很低。为了在南方二叠系的勘探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就必须加强岩相古地理基础研究。而在中上扬子地区普遍缺失下统,仅在局部分布。
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长期为不同构造背景下的陆架坡折带,对不同时期发育的层序结构和体系域都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陆架坡折及其控制的低位域最有利于形成非构造油气藏,因此,对于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陆架坡折带这一关键区域沉积层序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勘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