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T全身骨显像在骨质疏松骨折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 :第四届全国核素显像与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SPECT全身骨扫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经SPECT全身骨扫描。判断全身骨骼代谢情况和有无骨质疏松性骨折。结果: 经SPECT全身骨扫描确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121例,轻微骨痛和无骨痛症状的骨折39例,占全部骨折病例的32.2%,X线检查阴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28例,占全部骨折病例的23.1%。结论:SPECT全身骨扫描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全身骨骼的代谢情况,可以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和监测,应成为该病临床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探索携带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重组复制缺陷型慢病毒感染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后,内耳局部应用对实验性免疫性内耳病模型豚鼠治疗作用;同时探讨BMSCs导入内耳后的活性、分布情况,重组慢病毒载体和重组BMSCs载体细胞导入内耳后IL4基因修饰和产物表达情况、BMSCs作为种子细胞在微环境诱导下向听毛细胞分化的趋势。
@@本文对表达纯化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构建蛋白高通量芯片,筛选PBC患者血清标志物进行了研究。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高通量芯片是一种快速全面筛选PBC新标志物的可靠技术。针对HK1和ZNF364的抗体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PBC新标志物。AMA-M2阳性与AMA-M2阴性PBC患者间没发现具有意义的血清标志物,而针对CENPB的抗体可以作为ACA阳性与ACA阴性PBC患者间的标志物。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由抗原驱动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AID),其特征是以慢性滑膜炎为主要病例改变,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业已证明,针对胍氨酸化蛋白的自身抗体(该靶抗原存在于关节滑膜组织中)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早期诊断价值,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靶抗原实际上是一种含有胍氨酸残基的模拟表位,在60%~80%的RA患者中可检测出(不同实验室因检测试剂不同
@@本文研究了在AIH患者中,SLA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特点。以北京佑安医院79例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为AIH患者(抗SLA/LP阳性患者8例,抗SLA/LP阴性患者20例);3例为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其中包括2例抗SLA/LP阳性l例抗SLA/LP阴性)。PBC患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23例(HCV患者7例;HBV患者16例);正常对照组患者10例。从人类基因文库中调取SLA蛋白基
@@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住院号72219,既往体健,无遗传病家族史,因全身不自主运动先后两次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06年9月26日因甲亢畏热、多食、消瘦、心慌、颈粗、乏力10月半年,确诊甲亢2周,停服PTU6天,在我科门诊服131碘6.5mCi,同时加服心得安30mg/Tid。2天后于情绪激动后出现皱额、瞬目、裂唇、舌不自主伸缩等面部怪异动作和四肢无一定方向的大幅度不自主抖动,以头及
@@患者,女,53岁,因“右侧腹痛20余天”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腹部平片示:不全肠梗阻;胸片及胸部CT示双肺多发转移灶;肠镜发现结肠肿瘤,活检病理:腺癌。为进一步诊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拟“结肠癌,右乳癌术后(pT3NOMO,IIb),多发肺转移,甲状腺腺癌术后”收治入院。
@@患者51岁。2005年4月因右下腹胀痛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行第一次手术,术前查CA125: 415.11 U/ml,术中见右输卵管伞端及壶腹部膨大约8x7cm,灰黄色,实性,质脆,界清,与壶腹部扭转360度,右卵巢肿大约3cm,质硬,右盆壁浸润包块约4cm,子宫后壁,直肠,骶韧带,膀胱前壁均有不规则大小,不等质硬结节,左侧附件正常,大网膜无异常,腹腔清凉液100ml,行广泛子宫+双
@@本例中,较CT和MRI,PET/CT能更有效评价放化疗对病灶的治疗效果。CT和MRI仅反映形态学改变,放化疗后可能出现鼻咽部水肿、粘膜炎和纤维化,上述改变不利于从形态学上对复发病灶的准确检测。PET/CT图像中,活跃肿瘤组织的SUVmax高于瘢痕和纤维组织,功能改变要早于形态学改变。因此,PET/CT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有效发现转移灶,还可对化疗方案进行评估,保证患者进行准确
@@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名菊地病。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自限性疾病。临床上多为急性和亚急性起病,以发热、颈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这一疾病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较高,中青年女性是主要患病对象。但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和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有关。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经常发生误诊。尽管PET/CT对于绝大部分良恶性疾病的鉴别作用巨大,但就坏死性淋巴结炎,
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对早期平面骨显像中疑似肿瘤骨转移灶的鉴别或定性诊断的价值。采用SPECT-CT方法:对已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或拟排除肿瘤骨转移的患者,在常规99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时,若发现早期的(1~2枚少发病灶或多发轻度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或稀疏缺损灶,疑似骨转移(或不能确定良性)者,则当即追加相应骨的局部核素SPECT和CT断层扫描,并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分析,再结合